采取调整能源结构、扩大集中供热、防治工业污染、整治机动车尾气、减少城市扬尘等措施,确保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稳定控制在100以内。
1.工业污染防治工程
完善和扩大城市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控制工业污染源,坚决消灭黑龙、黄龙现象;改进水泥、冶金行业除尘设施,实施锅炉烟气脱硫,禁止高硫煤进入城区。
2.集中供热系统建设工程
启动城市中心商务区清洁能源区建设;提高集中供热能力,利用工业锅炉富裕能力,形成每日500蒸吨的供汽能力;35吨以上供热锅炉配套脱硫装置;扩大供汽范围,建设供热配套管网系统,集中供热供汽范围内逐步淘汰燃煤锅炉。
3.能源结构调整工程
按“西气东输”总体部署,改善燃气结构,建设新区门站(含储配)、输配干管及配套设施、生产调度基地、城市燃气信息系统;对原人工管道煤气中压干管进行改造;大力发展天然气用户,有条件的工业锅炉逐步改用天然气,燃气普及率达到97%。在城区范围内逐步实施1吨以上4吨以下燃煤锅炉使用煤气、电能等清洁能源改造工程。
4.机动车专项整治工程
大力发展城市公交,限期淘汰摩托车、燃油助力车。按“减少总量,加快淘汰”原则,加强对摩托车销售点管理,取缔带牌照销售点,报废淘汰到使用期限的摩托车、燃油助力车;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查(年检、抽检)工作,禁止超标排污车辆上路行驶;设置禁驶区域,禁止非城区号牌的摩托车、燃油助力车在市区解放环路内行驶,禁止外地牌照摩托车、燃油助力车进入无锡二环以内行驶;逐步实施公交车、出租车的“油气”双燃料改造工作,积极发展公共交通,扩大站台覆盖率,延长公交线路,增加车辆密度,缩短间隔时间,切实解决市民的代步问题。
5.建筑扬尘控制工程
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的管理,全面实施封闭式施工,对松散易造成污染的建材与渣土实行封闭运输和封闭堆放;商品混凝土使用率达100%;工地路面及通道,特别是与周边环境相接的区域实施洒水消尘;市政工地实施全程围栏施工和渣土封闭清运。发展机械道路清扫,改进城市道路清扫方式,有效遏制二次扬尘;控制开山采石,实施石宕复绿工程。
(三)工业污染减排计划
实施工业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控制重点污染源,推进“三化”管理进程,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实现全面稳定达标。
1.工业结构调整工程
制定工业结构调整计划,对确实不能稳定达标的工业污染源实施关停并转,特别是对化工、制革、制药、染料中间体及纺织印染等企业提出整改要求,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从而整体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水平。
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管好新建项目,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污染水环境的化学制浆造纸、化工、医药、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以及其它排放氮、磷等水污染物的企业。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