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外贸易规模、市场结构、商品结构、经营主体结构、出口商品货源情况、经营情况。
(三)技术引进项目的用汇情况、建设情况和引进效果。
(四)境外投资基本情况、投资结构及规模效果、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基本情况及效益情况。
(五)涉外宾馆和各级旅行社接待国际旅游者规模及构成、接待能力及经营情况。
(六)涉外税收情况。
(七)涉外保险情况。
(八)银行结售汇情况。
(九)进出口商品检验情况。
(十)国际服务贸易情况。
四、普查的总体安排
普查年份为2002年(时点资料的普查时点为2002年12月31日)。2002年底以前为对外经济普查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组建各级外经普查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对外经济普查目录,进行普查试点,组织有关普查业务培训,做好普查工作的布置和各项准备工作。
2003年为对外经济普查实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实施普查资料的登记,完成全部普查资料的采集、审核和数据处理工作,建立普查资料数据库,进行分析论证和开发研究,并进行普查的总结和表彰。
本次外经普查在组织上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首先由省直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业务管理职能,对全省涉外经济单位(项目)进行认真的清理摸底,为普查提供初步的涉外项目线索;各市、县有关部门在省级提供的项目线索基础上,进一步摸底、核对,作好普查线索的清查整理,确定本辖区内普查总体范围;最后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普查登记,并且由当地外经普查机构收集资料分级审核,逐级上报。实行系统管理的涉外业务部门,负责本系统普查资料的收集、审核、汇总和报送。
五、普查的数据处理及普查采用的有关标准
本次普查的数据处理采取统一数据处理标准、统一硬件环境、统一数据处理程序的方法进行。各县(市、区)在对普查表审核无误后送上一级普查办公室复审,由市级录入后按规定时间、标准格式上报省外经普查办公室,省外经普查办公室负责最后会审、汇总、处理工作。
本次普查使用的各种统计分类、代码、目录,由省外经普查办公室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统一确定。包括单位代码、行政区划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商品目录代码、国别(地区)代码等。
六、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