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妥善处理拖欠职工内债。转制企业要按规定严格核定拖欠职工的内债,在转制时偿还;对于不能一次性偿还的,须优先在两年内分期支付拖欠职工的“两险”,其他内债可由该企业与职工协商具体偿还办法。
五、转制程序
9.制定实施细则。各区、县(市)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及中小企业实际,并与市政府的总体转制安排相结合,制定转制工作实施细则及方案,统筹规划中小企业转制工作。
10.增加转制工作透明度。各区、县(市)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对所属拟公开出售的中小企业,在详细调查后,将基本情况及交易信息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和上市挂牌。另外,也可根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由产权交易中介机构组织议标转让。
11.审批转制方案。各区、县(市)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中小企业转制方案及相关合同、协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中小企业转制履行必要程序和办理完备的手续。其中,中小企业转制方案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指在册职工在300人以上的企业)或职工大会(指在册职工在300人以下的企业)讨论通过。企业转制方案由各区、县(市)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和同级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12.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各区、县(市)政府及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负责组织具有国家确认资格的中介机构对所属拟转制企业财务收支、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并对其全部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严格界定产权。
13.办理产权交割手续。转制企业持各区、县(市)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后的转制方案及相关要件,按照资产关系到我市或区、县(市)产权交易中介机构办理交易合同,之后到市或区、县(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部门办理资产划转变更手续。
六、配套政策
14.中小企业产权或资产整体出售须采取公开竞价、招标的方式进行处置,交易价格可高于或低于评估价值,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价值10%以上出让时,须经同级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部门审批。
15.中小企业转制时,涉及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优先收购,并支付资金用于转制企业安置职工。转制时继续利用原土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先用土地资产以外的其他净资产安置职工,不足部分可在履行土地资产处置审批手续后,用土地资产安置职工并免收相应的土地出让金,同时办理土地变更过户免收相关行政性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