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部门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是实行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按零基预算办法编制部门预算的前提。近年来,市财政在市监察、审计部门的配合下,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对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收缴分离”、“罚缴分离”的原则,分别纳入了财政预算管理和财政专户管理。2001年市级单位的各种预算外资金,缴入市金库和财政专户的缴交率达88.8%,加上对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核准的留用资金,缴交率达到99%。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组织开发了预算外资金管理软件,实现了财政部门对市级各项预算外资金的微机信息化和统一管理。
二、清理预算内外帐户,落实部门财务统管责任
部门的财务机构,是部门预算的执行主体。只有各部门实行了财务统管,才能改变部门(单位)多头开户、分散资金、分别核算的状况,使部门预算的执行责任落到实处。近年来,市财政加强了财务统管的宣传,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一些部门理顺内部财务管理关系。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在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收支帐户,进行了清理检查,取消了各执收单位核准帐户以外的其他预算外资金帐户,建立了帐户变动申报制度。为巩固“收支两条线”成果,适应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了清理撤并预算内外银行帐户的力度,今年开始试行预算单位只允许开设一个基本存款帐户的做法,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据初步统计,已清理帐户2866个,注销631个。通过帐户清理和落实单位财务统管,为实施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打下了基础。
三、规范预算编制内容,推行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将部门预算划分为两部分,一是基本预算,二是项目预算。基本预算的编制,根据单位性质和财务管理办法,由财政负担的个人经费足额打入财政基本支出预算,体现财政预算安排首先保职工工资的基本原则;参照市级机关公用经费实际执行情况,核定部门公用经费,结合市级财力可能,适当提高公用经费标准定额;对公检法部门的公用经费,按高于一般行政单位的12倍安排;对事业性质单位,按照改革要求和政策规定分别实行全额保障、部分补贴和逐步减少补贴范围和金额的办法。基本预算支出部分,尽量实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按照各部门基本支出实际情况据实编制,取消老基数,提高既定财力下预算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项目预算的编制,先由单位和财政部门分别建立项目库,根据当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视政府财力的可能和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情况,按项目轻重缓急,滚动安排。当年执行不了的,移转下年;安排变动的,予以撤消。同时,对公务用车购置、部门信息化建设、大型维修项目等,不纳入单位的基本预算和项目预算,建立单独的政府采购预算,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实行政府统购。
在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的基础上,编制单位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预算,能较好地解决政府财力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分配,从源头上切断预算外资金和单位的直接利益联系,防止乱拉乱用预算外资金,使财政有能力统筹安排不同部门的预算,保证各单位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