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积极发展会展和商务旅游。加强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建设,扩展规模,完善设施,努力建成中国西部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促进会展和旅游的有机结合,争办全国性、国际性会展,以会展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会展,形成成都会展、商务旅游品牌。
(十二)突出抓好购物旅游。坚持推出成都名牌产品同开发旅游购物市场相结合、继承传统工艺同开发高科技产品相结合、政府主导同鼓励调动企业积极性相结合,扶持蜀绣、蜀锦等传统工艺品的开发,规划建设旅游购物一条街和蜀绣、蜀锦博物馆,开展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展销会和“旅游者最喜爱商品”评选等活动,挖掘和推出一批既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又有便携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的旅游商品。
(十三)大力开发美食旅游。统一规划和包装成都美食旅游。推选1000种川菜名肴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推荐100家信誉好、有代表性的餐饮企业,形成规模大、档次高、环境优美的旅游餐饮中心区。挖掘和弘扬茶文化,建设能体现成都民俗的茶文化休闲中心。挖掘和弘扬酒文化,以水井街全兴烧坊遗址博物馆建设为载体,建设集参观、品尝和购物为一体的酒文化广场。组织川菜和成都名小吃的展示、烹饪技艺表演和品评等活动,打造成都美食品牌。
(十四)积极发展农业、工业、科技、文化、康体等专项旅游。发挥龙泉兴龙镇、郫县农科村、温江汪家湾生态园等观光农业示范点的作用,推动农业旅游规范发展。以成都高新区为基础,创造条件,形成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区。利用市内博物馆、艺术中心(馆)、展览馆,推出一条文化旅游专线;发掘川剧等传统艺术,推出一台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好戏;围绕塑造成都旅游主体形象,唱响一首宣传成都的好歌。借助成都体育场馆及牧马山和青城山高尔夫球场等体育设施,发展康体旅游。依托成都周边的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引导自驾车、攀岩、漂流等探险旅游。
四、实施市场营销战略,拓展国际国内旅游市场
(十五)强化旅游主体形象宣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宣传成都旅游主体形象作为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市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成都旅游形象的总体策划和包装。新闻单位要与旅游部门密切配合,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对旅游主体形象进行广泛持久的宣传。外宣、外事、旅游、文化等部门要互相配合,利用自身优势,共同向外推出成都旅游主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