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品牌战略,树立成都旅游主体形象
(五)树立一个形象,突出五大特色。树立“天府之都、古蜀文明、熊猫之乡”的成都旅游主体形象,突出"古蜀文明、三国文化、成都美食、熊猫保护和天府风光"五大特色。
(六)推出都江堰--青城山,打好世界遗产品牌。加强对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形成集观光、度假、养生、休闲、健身为一体的与国际接轨的成熟的世界级旅游精品。兴建都江堰水利博物馆,集中展示中华民族深厚的水文化底蕴。加快道教文化和青城后山的开发,完善服务设施,扩大景区容量。加强境外促销,打响“北有长城、南有都江堰”的品牌。
(七)包装西岭雪山,打好度假旅游品牌。整合、包装西岭雪山滑雪场、花水湾温泉区和刘氏庄园,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成世界级精品。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办好“南国冰雪节”,加强花水湾温泉的后续开发,搞好刘氏庄园的规划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八)开发大熊猫资源,打好熊猫品牌。加快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第三期工程建设,形成集科研、观赏和旅游为一体的旅游精品。做好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开发大熊猫系列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把“成都国际熊猫节”办成树立成都旅游形象,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
三、实施结构调整战略,发挥成都旅游产品的组合优势
(九)优化市内文化观光产品。扩大规模,丰富内容,努力把武侯祠建成全国最大最完整的三国文化博物馆。以杜甫草堂为中心,突出唐诗文化,加快建设包括文化公园、青羊宫、百花潭公园、送仙桥艺术城等在内的杜甫草堂文化旅游区。加快永陵的保护性开发,提高其知名度并形成较强的接待能力。规划、建设金沙遗址和古蜀船棺博物馆,把它建成展示古蜀文化的精品。结合环境整治,在府南河、沙河两岸规划建设一批造型美观、文化内涵丰富并与环境协调的景观,开发水上旅游项目,形成一条独特的旅游观光带。望江楼公园、人民公园、文殊院、大慈寺等景点要突出个性,增强吸引力。在城市规划、改造和建设中突出旅游功能,抓好城市的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向城市建设花园化、设施建设景观化的方向发展,突出成都旅游城市的个性。
(十)加快市郊旅游资源的上档升级。以市郊旅游资源的升级促进软硬环境的改善,提高资源的知名度和对外吸引力。在有利于保护和管理的前提下,鼓励景区部分项目实行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大力招商引资,增加投入,加快开发。搞好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行旅游区(点)的质量等级评定,提高综合接待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龙门山、天台山、九龙沟--鸡冠山、龙泉花果山等景区要逐步规划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或AAAA旅游区,带动一批AAA、AA景区的建设。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