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手段落后,监督管理不能适应食品产业发展的要求。从视察省、市卫生监测中心了解到,检测设备落后,一些仪器还是80年代的产品,不能开展食品污染物等新项目的监测;多数地州还不能做“汞、镉、有机磷”污染的监测;缺乏化学性、生物性危害的监测数据,难以达到依法行政的要求;检测资金缺乏,试剂价格高,做得越多开支越大,有关规定要求检测338个项目,现在只能检测约100个,致使食品污染物“本底”不清,也难保证检测的代表性和准确度;检测人员不足,素质也亟待提高。
--农贸市场存在脏乱差和管理不力的问题。在视察中看到,一些农贸市场场地狭窄、设施简陋、管理松散,脏乱差比较突出。如“昆大”附近的一个农贸市场本身场地就十分狭窄,加之摊位占道经营,拥挤混乱,地面污水废弃物未及时清除,臭气逼人,在一个摊位上又杀鸡,又卖卤熟肉和凉拌菜,卫生条件很差。在餐饮业方面,一些小巷内和沿街小食品店餐具脏乱,清洗马虎,无照经营、证照不全现象较多,食品卫生状况令人十分担忧。
二、意见建议
委员们在讨论中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实施“放心食品工程”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健康已成为当今世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的今天,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乃至政治问题。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尤其应把“餐桌安全”与全面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为出发点,以WTO对食品相关产业的国际标准为目标,以加强我省绿色经济强省建设为动力,全面系统地以政府取信于民的认真精神,持之以恒地全面推进“放心食品工程”的实施。
委员们认为,“放心食品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而复杂,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必须锲而不舍,一抓到底地加强领导。建议成立跨部门的“农产品、食品安全委员会”统筹此项工作,取代联席会议制度的组织形式。涉及的各有关部门,应建立相对固定而完善的合作协调管道和机制,明确分工职责,明晰权责细则,探索和健全政府、食品企业、技术监督机构、消费者共同保障食品安全的新模式,逐步与国际相关组织对应。目前的联席会议制度太行政化了,应吸收企业界和消费团体参与。
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和拓展监督机构的建设和职能,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影响本地区食品卫生安全的主要问题,建议建立食品卫生安全专题分析制度,定期对食品卫生及食源性疾病进行分析并向公众公布,让消费者知情,接受群众监督;要加快建立食品质量标准体系,用ISO国际标准来规范生产加工过程,从源头上下功夫加强管理。农业行政部门应加强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完善市场卫生准入制度和农畜产品污染物监测体系,尽快从源头上建立起可靠的食品安全屏障,以增加我省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