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监测机构建设,开展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食品卫生监督分级管理试点工作。
为加强绿色食品和农产品管理监测机构的建设,省农业厅成立了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充实监测机构人员和添置设备,加快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开展食品污染监测工作,我省已争取到8个地州市进入全国食品污染监测网监测点,明确了任务,以摸清粮食、豆及豆制品、蔬菜、水果、禽畜肉类、水产品、蛋类、乳类、罐头类、调味品等14种食品铅、砷、镉、汞和农药残留及致病菌污染情况;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把问题较多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群众反映较大的食品生产经营品种作为监督的重点,已在昆明等五个地州开展试点,明年在全省推行。
(五)加快了制定与食品卫生安全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文件的步伐。
为保障“食品放心工程”的顺利实施,3月29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云南农药管理条例》;4月19日省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云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卫生厅起草的《云南省食品卫生条例(草案)》正在征求意见;农业厅根据《
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制定了《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或原料)环境质量标准》、《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和《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三个地方性标准。《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云南省种畜管理条例》已列入省政府立法计划。
通过视察,委员们认为,省政府对“放心食品工程”工作高度重视,加强了领导,增加了投入;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和专项整顿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放心食品工程”已全面启动。同时委员们也感到,“放心食品工程”的实施时间短,任务重,明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困难和问题:
--食品卫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我省食品加工业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落后,卫生条件和管理水平普遍较低;有的企业和私营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存在;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欠缺,个人卫生行为养成不良;有的甚至无视国家法律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出售过期、变质食品,还有极少数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使用“吊白块”、“甲醛”等有毒有害添加剂;食品污染不合格率还比较高,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也较高,农业种植、养殖业源头污染的威胁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等都直接危害着消费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