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
四、建设内容和任务
以封育保护工程、精品小流域工程、淤地坝系建设工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工程、水土保持生态村工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工程、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城市水土保持工程、中尺度试验示范工程和水土流失监测工程等十大工程为重点,统一规划,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通过五年创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000平方公里,修建高标准基本农田200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600万亩,种草300万亩,实施封禁治理400万亩,陡坡退耕400万亩;兴建治沟骨干工程500座,淤地坝1500座;新建水窖100万眼,水井5000眼,使示范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提高15%,累计治理程度达到50%,林草覆盖率达到45%,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亩(其中坝地1亩),为持续稳定地控制水土流失、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封育保护工程
在示范区25个县区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养畜、天然林保护和生态移民等措施,全面封育保护18000平方公里。制定封育保护的地方法规和乡规民约,建立严格的管护制度和监督体系。一是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加大退耕力度;二是设立黄龙山、乔山、神木、府谷天然林自然生态保护区,实施天然林保护,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功能;三是对现有水土保持植被、疏残林地、退化草场、荒山(沙)荒坡和退耕地等实行封禁管护,加快植被恢复,减轻水土流失;四是在交通不便和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实行生态移民,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和改善原生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二)精品小流域建设工程
在延河、无定河等一级支流重点治理的基础上,在全区精选100条小流域,进一步提高完善。以增加群众收入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通过五年的建设、改造和提高,使流域内植物措施、工程措施、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科学配置,山、坡、沟、村综合治理,调整农村产业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到治理期末,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80%,土壤侵蚀量减少70%,土地利用率达到80%,人均纯收入高出当地平均水平30%,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稳定提高,初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确保退耕还林“退的下、稳的住、能致富、不反弹”。
(三)淤地坝系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