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纳米材料。重点围绕化工、电子、环保、医药产业,培育金属氧化物、稀土等各类具有良好表面特征的纳米粉体,以及纳米催化剂、纳米磁性材料、纳米药物等纳米技术应用材料的产品群。积极培育纳米技术在电子行业应用产品的产业化能力。加快突破低成本生产纳米粉体、纳米改性工程塑料、污水处理用纳米高效催化剂等10项重大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取得发明专利10项。
8.复合材料。重点围绕石化、建筑、交通和环保产业,培育高整体性低成本复合材料、性能增强复合材料、高热塑性复合材料、可降解复合材料等产品集群。积极进行材料设计与制备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快突破碳纤维复合材料、刀具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可降解包装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等10项重大产品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取得发明专利10项。
9.新一代动力电池材料。重点围绕电动车辆、通信产业,开发实现能量高效转换的关键材料。培育镍氢动力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新一代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材料集群。努力提高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产业化能力。加快突破动力型锂电池和镍氢电池的产业化技术,成组配套地推进相关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包装膜等10项关键材料的规模化制备,取得发明专利10项。
10.稀土和硅资源深加工材料。以稀土应用为重点,加快突破高纯特种稀土材料、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储能材料等5项重大产品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充分发挥东海硅资源优势,以深加工为重点,加快突破电子级硅微粉、电子级石英玻璃、半导体石英管等5项重大产品的规模化制备技术。
(二)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1.开展创新性研究。以新材料开发应用为核心,整合我省与材料领域相关的学科优势,进行前沿性研究。在新材料领域组织实施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00项以上,为新材料产品群储备50项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
2.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共同承担科技攻关项目。在新材料领域以科技计划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组织旨在攻克产业化关键技术的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各种类型的研发机构50家。
3.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以新材料产品群骨干企业为主,建立一批分布合理、行业带动能力强、工程化水平高的研究开发机构。完善或新建金属结构材料、电子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等50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50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