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改造 和调整现有专业,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继续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选择一批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全面改善专业教学条件,推进产学研结合。大力加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的培养和培训。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 教材。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需要,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实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实行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的紧密结合,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实践教学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抓好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鼓励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与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开发职业教育资源库和多媒体教育软件,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九)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要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 学水平的培养和提高。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和国(境)外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和相关学历层次;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重视职业学校校长培训,逐步实行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到2005 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80%以上的专任教师达到本科学历,5%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学位,60%以上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具备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培养50名高水平 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深化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十)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度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综合课程教育实验。全面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努力把职业学校办成面向全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满足求学者就业、升学准备、更新知识、增强技能等多种需要。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