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目标
1.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取得明显进展。至2005年,要把全省80%的企业和90%的工业产品推到互联网上,重点企业的内联网建成率为50%,200家企业电子商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2.重点企业在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以及企业管理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产品开发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应用信息技术的比重分别达到80%和50%。
3.工业产品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程度明显提高。全省市级以上新产品中电子技术应用比重达30%以上。
4.形成一批信息资源平台。行业及企业间公用信息资源共享、共性及关键技术共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达到新的水平。
三、重点领域
按照全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总体部署,结合当前我省工商企业的发展实际,重点围绕企业信息化、产品复合化、产业高度化、技术平台化,突出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纵深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引导和促进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快捷、准确地获取市场、技术、金融、人才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通过推进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信息化示范工程,建立企业内部单一的、可拓展的公共基础网络,增强网络的智能服务功能,确保各软件之间的兼容以及管理系统的相互对接和有效集成。加快应用产品数据管理(PDM)、办公自动化系统(OA),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决策支持系统(DSS),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及制造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采用先进、高效的方式,将企业内联网与外联网包括互联网连接。运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等,实现数据全面整合和信息共享。运用先进的防火墙、过滤网等系统安全技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重点抓好春兰、小天鹅、熊猫等一批企业管理信息化示范典型,促进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积极稳妥推进电子商务。加大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现代管理技术在新型营销方式中的应用力度。按照建立信息交流、开展商务谈判、实施电子商务的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向电子商务发展。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实施示范工程,鼓励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电子支付、货物配送等问题。建立以200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为基础的“江苏商城”省级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动钢铁、汽车、建筑、纺织、出版等行业电子商务示范应用。着力推进新百、中央商场、苏果、苏宁等商贸流通企业以及舜天集团、弘业集团等外贸企业的信息化,稳步发展商业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电子订货系统和电子销售系统,建立商贸领域的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传统商业企业和电子商务网站及配送机构结合。推进春兰等重点企业物流系统信息化进程,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产品采购、销售系统,建立现代物流系统,营造方便、快捷、高质量的流通环境,在全社会发展由运输、储存、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多项功能构成的,适应信息化、市场化竞争需求的现代物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