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专利行政执法手段,改善执法条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加大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的行为,提高专利保护水平,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工作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形成专利、商标、版权、海关、公安等执法部门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联合协调机制,相互配合,协调行动,联合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建立跨地区专利执法部门之间的联络机制,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通信息,加强交流,联合开展跨地区的专利执法工作。
(六)加快专利信息化基础建设,充分利用专利信息为科技创新服务
加快建设青岛市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合理布局局域网点,与国家专利信息主平台联网,实现知识产权信息的互通,资源共享。通过引导和培训,使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利用专利信息。
依据本市的产业特色和发展重点,建立专利信息专门数据库,开展对专利信息的深加工工作,并逐步筹建青岛海洋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和青岛家电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为制定海洋科技及家电产业的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建立青岛市城市专利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市专利试点工作的领导,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把知识产权工作指标纳入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和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二)健全和完善专利保护法规和政策,保障专利工作全面开展
开展专利立法调研,出台《青岛市专利保护条例》,强化专利管理部门在专利保护中的作用,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从根本上提高我市的专利保护水平。研究制定有关科技、经济、外经贸、商业等领域的知识产权管理,专利扶持、实施和奖励,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专利中介机构管理等规章制度,将专利保护和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三)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全市干部群众的知识产权意识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新闻媒体要把专利宣传工作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加大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以及世界贸易组织有关知识产权规则的宣传普及力度,增强全社会保护专利权的意识,营造专利工作的良好氛围。
重视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把知识产权知识培训作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领导、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各类干部培训中应增设知识产权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