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专利工作机制,创建专利工作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有机结合的示范企业。“十五”期间,全市大中型企业专利分管领导、专利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的落实率达到95%以上。
(五)加大执法力度,强化专利保护工作。加强专利、版权、工商、海关、质检、公安等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切实加强对专利权的保护。严格办案规程,提高办案质量,严厉打击专利违法行为。专利纠纷调处当年结案率达到90%以上,查处冒充专利当年结案率达到95%以上。
三、主要工作
(一)推动实施专利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围绕电子信息技术、海洋及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开展全市的专利战略研究,提出综合性、全局性的专利战略研究报告,为全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决策依据。
围绕本市提出的“集中发展港口、海洋、旅游三大特色经济和建设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车船舶集装箱制造和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大工业体系建设的中心任务,引导和帮助行业结合自身情况开展行业性专利战略研究与制定,整合技术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正确选择创新领域、创新目标,培育和形成新的科技优势,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突出本市专利工作“以企业为主体、以转化为目的”的特色,选择一批技术创新工作开展活跃、技术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指导其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和运用工作,帮助其建立有针对性的专利专题文献库,确定专利战略研究模式及应用策略,跟踪、分析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着力强化原始性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二)创建专利示范工程,带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开展
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实施的企业专利工作试点工程,选择一批不同规模、不同体制的单位进行试点。一是建立和完善试点单位内部的专利管理机构,确立专利管理在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增强管理者的专利意识;二是制定和完善专利工作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专利申请、实施、保护、信息利用等方面的管理;三是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和运用工作,提高试点单位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建立并完善与科研和生产领域相关的专利信息数据库和专利文献检索系统,为研究开发和管理提供有效支持和服务;五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六是根据试点单位的具体情况,探索专利利益分配与奖励的具体措施,形成激励员工发明创造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