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准确选择和确定税务审计对象,克服随意性,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分析透彻,为案头分析和现场审计奠定基础。在流转税方面,要重点结合CTAIS的查询和分析系统,结合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疑点,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重点对零、负申报等异常情况进行具体评价,确定审计对象;在所得税方面,要重点根据审核评税、汇算清缴等环节发现的纳税人长期亏损仍增加投资、长期微利或跳跃性赢利等异常问题比较多的作为重点。
四、广泛收集信息,深入做好案头分析工作
要充分收集、整理、分析纳税人的相关信息,尽可能全面地占有纳税人的纳税相关资料,重点收集、整理、分析登记类资料、纳税申报类资料、财务报表类资料。获取资料要做到资料完整、数据准确、内容真实;要实施全面、细致的分析性复核。通过对比、分析、评价,运用一种或多种分析方法的组合进行充分细致的分析,寻找可能存在差异和问题的重点领域,为实施重点审计提供依据。
审计人员应首先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比率分析表》等项目进行全面总体分析,了解纳税人总体财务、生产经营状况及变动情况,初步确定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领域。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灵活选用比率分析、产品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分析、制造费用分析、管理费用分析、销售费用分析、存货分析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项目分析,进一步确定审计重点。对纳税人的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认真分析并做出评价,初步确定纳税人经济活动的可信赖程度,寻找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弱控制点,明确审计主攻方向,初步确定后续的审计程序和审计范围;应重点围绕分析性复核所产生重点领域和纳税人财务会计数据和纳税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基本业务循环涉及的具体审计项目,开展问卷及测试,为确定重点审计领域提供依据。在对上述分析结论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应确定异常变动和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拟定重点审计项目,填制《审计项目确定工作底稿》。根据确定的重点审计项目,制定详细、完善的工作计划。
案头分析要做到分析透彻、内容严谨、条理清晰、格式规范、标识一致。
五、扎实做好审计的现场实施
现场审计是保证审计质量,体现审计效果的关键环节。要通过遵行性测试,明确和调整审计计划,确保现场审计与纳税人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要注意核查审计重点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和及时性;在现场审计中发现新的问题,要及时调整工作计划,进行深入审计;现场审计的各个环节所形成的工作底稿是证明纳税人涉税问题的证据,必须规范、准确、整洁,不得随意更改涂抹;审计结束,要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形成总体审计结论,及时通过审理复核,终结审计并做好归档工作。
各地要根据本通知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审计规程》,对中小企业的审计,可制定适合当地实际需要的、规范的《简易审计办法》,不断提高完善《审计规程》的应用水平。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好的经验请及时总结并报告省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