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3-2010年)的通知

  ——重点乡、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地同期平均水平以上;
  ——正常年景下,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乡和平原行政村实现通油路,山区行政村基本实现机动车晴雨畅通;
  ——完成农村低压电网改造,使99%以上的农户具备用电条件;
  ——基本消除中、小学危房,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辍学率达到省定标准;
  ——乡卫生院、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和服务水平分别达到本县同期《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的基本标准,农村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地方病发生率显著下降;
  ——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话线路;
  ——在巩固、提高行政村通广播、电视的基础上,继续实施自然村“村村通”工程;
  ——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率达到88%以上,年均出生率控制在14.8‰以内。
  五、主要途径
  (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贫困地区要根据市场需求,依据不同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成果,以优化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为着眼点,把投资少、见效快、覆盖面广、效益高、能尽快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密切联系千家万户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产业开发的重点。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把优质粮、油、园艺、林果、畜牧养殖、水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同时,适应市场需求,利用山区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使优质产品打入国内外大市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改善和加强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抗灾和减灾能力,是群众脱贫致富和减少返贫人口的根本途径。山区和丘陵地区以坡改梯、退耕还林、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小流域治理为重点;干旱缺水地区以建设人畜吃水工程及推广旱作节水农业为重点;平原地区以完善排灌设施、建设稳产高效农田为重点。同时,各地都要加强交通、能源、通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地区群众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三)坚持产业化扶贫开发。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要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连片规划建设,重点培植市场前景好、具有比较优势、能辐射千家万户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在努力抓好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同时,重点扶持能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发展“公司加农户”经营模式和订单农业。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一步搞活流通,逐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通过产业化扶贫,使贫困地区群众的收入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四)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在制定扶贫规划、确定项目过程中,必须把科学技术推广和运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围绕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科技示范、技术培训、能人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种植模式、加工制作技术和现代管理方式,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到千家万户。同时,积极兴办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把样板示范与大面积推广结合起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强化农产品加工保鲜、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技术的开发研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扶贫开发第一线,进行科技承包和领办科技开发项目,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科技扶贫效益和科技贡献率。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