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数字青岛加快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青政发[2002]128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数字青岛”即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实现信息化,指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和利用全市信息技术和资源,通过网络化信息共享,建成以数字化为基本特征的政务、行业、社会、经济等领域运营、管理与服务模式的信息体系,逐步在全市各方面实现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正进入以信息化为主的新经济时代,城市的数字化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巨大推动力。为建设“数字青岛”,加快城市信息化发展,现制定如下意见:
一、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数字青岛”工程,建设城域宽带多媒体网络,构建以地理环境、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为背景的基础信息平台,整合全市经济、科技、人文、社会、环境、港口、海洋等信息资源,加强和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并通过对整个城市各种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的综合处理和分析,为政府制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优化城市规划等全局性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初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构筑起“数字青岛”的基本框架,使城市信息化水平国内领先,把我市初步建成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和环黄海经济圈的区域性信息中心城市之一。
具体目标是:到2005年,基本完成城域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建设,建成比较完善的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信息资源共享。宽带骨干网人口覆盖率在规划市区达到95%以上,宽带入户率达到20%,互联网用户超过10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万户,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达30%;信息产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0%以上,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软件业年产值达到40亿元,力争5-7家企业进入国家电子百强;基本实现政府办公无纸化和行政审批网络化;5000户企业建立内部计算机网,10000户企业建立网络门户站,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发挥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争取成为国内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和信息技术创新基地。
二、总体框架
“数字青岛”工程包括诸多领域,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总体设计上应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充分考虑到政府管理与决策、企业应用、公众需求等几大方面。根据网络设施、基础数据库、系统应用的实际情况,“数字青岛”建设主要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基础层、应用层、决策支持层以及保障体系和维护更新体系。
基础层是“数字青岛”的建设基础,包括城市基础网络设施、空间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城市综合信息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