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岛市2003年工业经济运行指导意见

  以品牌为龙头促进大企业发展。提倡大企业按照“六个一”导向,在全球范围挖掘比较优势,与国际大公司对标,研究发展战略,明确发展定位。引导大企业精干主体,做大主导产品,由生产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扶持大企业发展,引导大企业在异地扩张的同时,把高新技术产业留在青岛,使本部成为研发、营销和效益中心。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跟踪世界最新技术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积聚,梯次推进大企业发展。
  以企业文化提升品牌经济水平。融企业文化于名牌战略实施,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拓展企业文化影响。加强客户文化熏陶,通过提供亲情化服务,增强客户对企业和品牌的认同感。推动企业文化向业务领域渗透,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自我管理相结合,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企业创新,创建持久品牌优势。
  组织开展“企业竞争力提升工程”。组织宣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标准,推动企业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进一步加强战略管理,强化市场意识,实现快速反应,与顾客、供应商、批发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严格日常基础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企业总体竞争力,使企业取得卓越经营绩效。
  (四)精心组织经济运行,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针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复杂的经济形势,及时了解市场、分析环境、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情况,准确判断经济走势,适时适度调控,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提高监控预测分析的信息化水平。完善现有网络,建立经济运行监控分析信息化系统。将“十大”、“十强”等骨干企业作为监控重点,逐月分析发展态势,掌握大企业对全市工业拉动作用的变化;监控五十户重点企业和五十种重点产品,分类对行业进行监控分析,把握全市工业总体发展态势。将四大工业基地、六大支柱产业及重点工业园逐步纳入重点监控范围。要将县域经济发展纳入经济运行监控范围,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和监控力度。完善经济运行预警预测体系,做到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存量和增量相联系,加强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提高化解潜在风险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
  认真做好经济运行协调服务工作。对全市工业企业生产所需资金、能源等供求情况进行宏观分析、预测和协调,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加强煤电运的综合协调和平衡,确保重点用户需要。煤炭、电力、铁路运输要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统筹兼顾,精心安排,确保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认真分析供求形势基础上,着眼于建立长期协作关系,依法订立供求合同。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特别是对经济运行中一些带有规律性、倾向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及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措施的分析报告。做好民爆企业的生产经营指导工作,抓好民爆企业的安全生产。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