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岛市2003年工业经济运行指导意见

  ──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着重解决结构性、机制性和素质性矛盾,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盘活,把速度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的基础之上。鼓励增量投入、大项目建设和强强联合,大力推进工业信息化,增强工交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把企业改革、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企业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解决改革的热点问题,关心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稳定。
  主要目标是: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14%;
  2、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4%;
  3、产销率达到98%;
  4、实现利税增长10%;
  5、产成品和应收账款两项资金占用增幅低于销售收入增幅。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新增能力的培育,充分发挥大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新增能力和大企业集团是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抓好新增能力,促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扶持大企业集团继续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对实现2003年发展目标十分重要。
  大力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企业解决竣工项目在投达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尽快投入正常生产,早日投放市场,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对新引进的销售收入规模在亿元以上国内外企业、新成立企业,要作为新的增长点予以重点关注。要打破所有制界限,把民营企业作为我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拉动力量,进行重点扶持,使其对全市工业发展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十大”“十强”等优势企业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认真借鉴近年来南方城市发展大企业的经验,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创造优势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大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对“十强”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后劲足的优势企业进入大强企业行列。加强对资产经营公司的优势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为资产经营公司在发展中调整创造条件。
  实施《2003-2005年青岛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意见》。加快电子家电、石油化工、汽车机车造船集装箱和新材料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家电产业,扶持和引进优势企业向电子通讯产业、信息产业发展,扩大CDMA手机、CDMA基站、智能家电、网络家电等产品市场份额,建成国内重要的家电电子工业基地。加强与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合作,争取引进轿车和集装箱拖车等大项目,开工建设重型汽车工业园,发展10万辆重型卡车,推进10万辆轿车合资合作,加快中集集装箱项目建设。加快大造船项目建设进度,促进北海船厂西迁,推进240万吨大造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000万吨炼油、500万吨储油基地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引进配套企业。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