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市具体情况看,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清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港口、海洋、旅游三大特色经济,构筑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车造船、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和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工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工交经济发展重点更加突出。我市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新阶段。“青岛现象”树立了我市工业在国内外的形象,一批大企业与国际著名企业的合资合作稳步推进,外资涌入速度加快,吸引了一批内资企业来青发展,增强了青岛总体实力。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品结构有所改善,大企业培育意见、技术创新法规、“十五”后三年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启动,今年竣工的一批投资过亿元重点项目和工业园相继投产,对明年工交经济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但是,与南方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在出口、引进外资和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差距明显。出口占工业产出比重低于前几年水平,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总体偏低,国际市场竞争力亟需增强。在整合全球资源发展,建立开放型产业的大趋势中,我市工业发展仍然以自我改造、内涵挖潜为主,与南方城市在引进外资规模和质量方面的差距短期内难以弥补。我市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在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工业企业发展不平衡,部分大企业和资产经营公司潜力有待挖掘。相当部分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关键技术主要依赖进口,难以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部分大企业生产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工业的拉动作用不突出。资产经营公司整体发展速度缓慢,很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总之,组织2003年经济运行有很多有利条件,但更要正视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全市工交系统干部职工既要增强信心,乘势而上,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奋力拼搏,克服困难,推动工交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2003年经济运行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企业竞争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全方位开拓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保证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全年工作中,要突出把握以下几点: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面对新形势,坚持发展三大特色经济、建设四大基地的总体工作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合力,在竞争中明确发展定位,在赶超中建立比较优势,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中深层次问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用开放的手段研究和解决问题。增强全方位开放意识,加快经济运行与国际惯例接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