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继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根据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关于“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精神,重点学科建设要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中求得更快地发展。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要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本市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鼓励学校充分利用全市、全国和全世界的科技资源,以建设一流学科和培养、使用一流人才为目标,构筑一流技术平台,汇聚一流人才,增强解决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的能力,增强原创性课题的发现和研究能力,推动高校在科学前沿与尖端领域内的国际合作,整体提升上海高校科技创新的水平。
12、大力推进重点高校“十五”“211工程”建设。要突显各重点高校“211”建设的特色和改革的突破,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联合开放的新格局。加快把“211”高校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领头军”,科教结合的示范,上海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和科技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提升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实现上海“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13、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要积极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和进学生头脑工作,以“三进”工作为重心,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课程设置、教学和考试方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要把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倡导学校教职员工都应该成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德育工作者。落实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14、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国防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举办世界中学生足球比赛和上海市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暨高校学生军训成果汇展。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点工作,启动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举办上海市金孔雀学生舞蹈节。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第14号令《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推进学校卫生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抓好学校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开展上海市青少年科技素养基本标准课题研究。做好高校新生、高中新生军训和征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