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创建学习型家庭”和“创建学习化社区”为抓手,进一步发展家庭教育工作。要积极改进家长会形式,利用家长学校,营造亲子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要探索“以人为本” 的“学习型家庭” 的内涵、评价指标、活动模式以及以德治家与孩子共同成长等个案及策略,在区域内形成一批示范性学习型家庭,示范性的家长学校,积极推广以社区为主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要根据《上海市家庭教育工作评估指标》基本要求,检查“十五”期间家庭教育工作达标情况,做好本地区家庭教育工作的评估。配合市妇联,加强家庭教育立法研究,形成上海终身教育的立法依据。
二、加强德育资源建设,推进德育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1、加紧做好十六大精神进入高中现行教材的修订工作。市教研室要加强与各区县教育局、教育学院(校)的协调,根据教育部及上海的新课程标准,删减和调整现行教材中“繁、难、偏、旧”的知识性内容,提出教材处理的意见,并及时补充具有时代特点和学生急需掌握的内容。各区县教育局、教育学院(校)要加强对区县思想政治(思品)课教研员的指导,要总结思想政治学科、思想品德课综合实践改革的新鲜经验。要推广思想政治(品德)课、时政课教学方法改革,考试评价,运用现代化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学科育人的典型个案,提高主渠道教学的有效性。
2、贯彻教育部印发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地方法规《
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要求,加强对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化上岗培训。要结合二期课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的综合性、渗透性与开放性研究。要积极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课程整合和各年龄阶段的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性健康教育、性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序列,制定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指导意见。要充分发挥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网和“校园网”资源优势,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指导点的建设与管理。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区县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工作之中。
3、要大力加强校外活动资源建设,为学生开展研究(探究)性活动搭建平台。要形成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共建机制。对区域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校外活动场所、“校园网” 以及上海市政建设变化等资源积极地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聚焦于生命成长,融入于学习生活经历,体现德育的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