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确保行路安全。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全区主要交通要道重特大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
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加大南部山区劳务输出力度,组织劳务输出52万人次。
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迁建、扩建3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六盘山高级中学,新建及改扩建6所市县重点高中,扩大招生规模3000人。
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在市县实施13项集中供热、5项供水、7项集污处理和3项垃圾处理工程,新增供热面积512万平方米,新增日供水能力8.64万吨,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0.5万吨,新增日垃圾处理能力1660吨。开工建设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合理开发湖泊湿地资源,完成银川市大小西湖水系贯通工程。
七、承办好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新建和改造体育场馆9座。其中,新建体育馆1座,新增建筑面积14547平方米,新增座位数5656座;新建沙湖龙舟赛场和沙湖赛马场,新增看台数2300座;新建自治区河东训练基地;改造体育场馆5座。
八、实施农村饮水解困二期工程。解决20个县、20万人、3万头大家畜和50万只羊的饮水困难。
九、推进农村“少生快富”试点工程。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筹措建立“少生快富”基金,扩大试点覆盖面。
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二期工程,新建和改造县乡公路1100公里。在银北等地区投资2亿元,打井4000眼,缓解农田灌溉用水困难。
十一、创新经济发展环境。针对投资者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审批事项多、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并组织群众对自治区政府部门作风进行民主评议。建立投资咨询、联合审批、集中收费、联合年检、外商投诉等制度和办法,减少和杜绝因工作不到位而发生的投诉现象。
十二、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机关办事效率。自治区政府各部门推行首问责任制、文明办公制、服务承诺制、办事限时制和违诺追究制,严格责任,兑现承诺。建立重点工程、重大事项公开论证、听证制度,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自治区人民政府2003年为全区人民办的12件实事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