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2-2030)

  2、发展重点
  ——发挥特色和优势,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基础电子元器件及电子信息终端产品,重点发展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智能功率集成电路、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冷光源、片式电容,汽车扬声器,以及数字电视、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加快发展软件产业,以高新区软件园为核心,建设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重点开发电子报税系统、微波光缆监控系统、工业控制软件、管理信息系统和多媒体软件。进一步扩大信息、网络技术应用领域。加快市域光纤传输网络建设,在城市管理、教育、卫生等领域全面推广应用信息网络技术。
  ——突出发展生物工程及医药。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引进基因工程技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为重点,开发生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人重组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长素等生物制药产品。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全面实施制药企业GMP改造,积极开发生产“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中药现代化新品种,力争在预防心脑血管、抗癌、糖尿病等领域实现突破,近期重点开发蛹虫草制剂、松柏泰制剂、天三奇制剂、北五味子系列产品。建立小分子化学药研发中心,重点研制开发治疗艾滋病、白血病等疑难病症以及抗病毒、抗肿瘤等靶向制剂药物,培育形成一批国家级一、二类新药。依托林蛙、月苋草、龙胆草、人参、鹿茸等独特资源,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提高加工深度,积极开发系列化健康食品或保健药品。
  ——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选择具有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重点发展纳米级稀土永磁材料、纳米级电子陶瓷粉、新型激光材料、辐照材料、有机硅、碳纤维、橡塑材料、增强塑料、玻璃纤维聚酯等新材料。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依托优势企业,积极引进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重点建设龙鼎集团现场总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省公路机械厂大吨位间歇式混凝土搅拌设备、市工程机械厂750型混凝土搅拌站、吉林模具制造公司加工中心等项目。
  (五)环保产业
  1、发展方向
  适应国内外环保设备需求持续增长趋势,以资产和技术为纽带,有效整合环保行业资源,建立集团化、产业化开发群体,积极发展多品种、系列化环保设备,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建设全国重要的环保产业基地。
  2、发展重点
  ——做大做强水净化产业,建设全国水净化设备基地。适应化纤、造纸、食品、酒精等行业废水处理的需要,大力开发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消化、吸收荷兰帕克公司先进技术,建设龙鼎集团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国产化项目。依托吉林大禹公司,扩大浮动纤维高效过滤器生产能力。积极开发城市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开发生产曝气增氧机、工业污水有害金属磁选分离机等产品。适应市场需要,开发生产大型污水输送设备、水资源重复利用技术与设备、水处理溶剂等。
  ——建设洁净煤锅炉研发、生产基地,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重点发展新型洁净煤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设备及洁净配煤和型煤技术。
  ——加强固体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积极开展尾矿、冶炼渣、粉煤灰等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开发生产垃圾分类、筛选和粉碎设备,推广农村畜禽粪便、秸秆无害化处理技术。
  ——积极开发生产环保型建筑机械、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适应绿色消费需求,开发生产生物有机肥、可降解塑料及包装物等环保产品。
  (六)生态资源水利
  1、发展方向
  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方针,加速构建以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城市水利为主体的水利发展框架,重点解决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资源不足三大问题。切实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合理开发传统水资源,综合利用非传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开源节流并重,兴利除害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实现工程水利向生态资源水利转变。
  2、发展重点
  ——科学合理开发水资源。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现有中型水库改造扩容,加快建设一批拦蓄和调、引水工程,科学合理利用降水与过境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近期集中力量建设关门砬子、团山子、四间水库等后备水源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使全市水利工程总供水能力达到55亿立方米,满足全市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
  ——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朝阳、柳阳、庆丰、大绥河等万亩新灌区工程建设,对永舒榆、星星哨、碾子沟等现有灌区进行配套改造,提高供水利用率,提高灌溉保证率,继续扩大旱田节水灌溉面积。
  ——以工程、农艺、化控、生物措施为基础,重点发展旱作集雨设施农业、覆盖农业、保护性耕作和抗旱节水技术。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服务业,改进节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在推进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中,统筹规划,把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放在首位,建立节水型社区。
  ——积极发展水利产业,推进水利建设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依法治水。
  ——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尽快完成吉林市城区、五个县市所在城区、重点规划区的防洪工程和全市12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
  (七)生态旅游业
  1、发展方向
  以建设中国旅游强市为目标,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路子,做好“青山、绿水、名城、冰雪”文章,搞好景点、线路、服务体系整合,推出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较强的旅游精品,促进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发展重点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