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二)在加快发展中推进调整,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继续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力。
  工业结构调整,围绕大项目带动,全力集聚要素资源,重点支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加快发展。支柱产业继续支持机械、食品工业壮大主业、扩张规模,组织实施大型施工机械、乳业一体化开发、烟厂综合改造等重点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传统产业重点强化资源整合和改造升级,加快发展能源、建材、冶金、纺织等优势行业,大力推进彭电二期、贾汪水泥整合、徐钢大铸管扩建、工业用阻燃天鹅绒技改等在建、在手项目,着力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再创发展新优势。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大力支持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加快实施万邦扩建合资、恩华国债技改和邳州银杏嫁接改造等重点工程,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抓好徐工集团、淮海食品城两大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积极培育具有一定优势的软件企业,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技术的应用。
  农业结构调整,突出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规模养殖。粮食播种面积调减到750万亩,优质水稻比重达到50%,专用小麦达到30%,设施菜比重超过20%;优质商品猪和地方家禽比重达到50%以上,奶牛存栏量达到3.5万头。二是突出农副产品深加工,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殖大户的集聚效应,加强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宗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培育产地和销地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奶业、棉纺、果蔬和木材等十大主导产业深加工,迅速壮大维维、彭城、胜阳等30家主业突出的骨干龙头企业。三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建立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的大宗农产品标准化产销体系,在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批发销售环节,实现标准化管理和无公害认证。确保建成2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20个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
  服务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启动《徐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加快构筑物流信息、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三大平台,组织实施香山物流配送等六大项目,大力扶持商贸储运公司等大中型物流企业逐步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加快实施《徐州市旅游发展规划》,高标准开发建设云龙风景区等旅游精品景区,推动特色旅游商品开发,迅速拉长以两汉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业链。以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为抓手,不断拓宽社区服务范畴,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围绕中心商业区建设,合理调整商业布局,加快创新经营业态,重点实施金帝商都等大型商贸设施工程,推进区域生产资料市场五期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培育、扶持惠客隆和百惠家美时两大连锁品牌。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重点规划建设南市区文化旅游、中心区新型文化两大产业带,加快组建徐州演艺、市一院、市四院等重点集团,抓好市体育馆、云龙湖生态旅游休闲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