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第一,要科学规划,首先要有高定位和长远战略。
第二,城市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城市各种功能都要从方便市民为出发点。
第三,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第四,努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重点扩大大中城市规模。
第五,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要以县城为主体,吸引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小城镇的综合开发。
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重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毫不动摇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企改革的同时,要结合省情,重点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制定强有力的操作性措施,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融资、土地、外贸权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要向非公有制经济开放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五、继续扩大投资需求,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各有关方面要全力配合,做细、做好项目特别是大项目的备选和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完成工作量,以发挥其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要采取得力措施,推进外贸和外资的增长。加强与跨国公司的联系,吸引其对我省的投资。要进一步改善我省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
六、实施扩大就业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就业再就业的宏观调控,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战略任务来抓。认真落实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大龄就业困难对象。要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新型医疗制度。
七、深入推进科教兴晋,大力吸引、培养实用人才。对高级人才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聘请国家级专家、院士组成顾问团,参与山西的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决策。尤其是在影响结构调整成败的企业家方面,要下大力气引进、发现和培养。加强重点大学建设,扶植一批与我省结构调整关系密切的重点学科,培养更多的适应结构调整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八、认真执行基本国策,坚决推进可持续发展。各市(地)、县(市、区)要把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当作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任务来抓。要量化指标,定期公布,年底排序。要尽快制定我省包括人口、生态、环保、水、矿产等重要内容的《山西省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认真实施《节水山西》战略规划,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强化土地和矿产资源规划,重点做好煤矿、铁矿、铝土矿、镁矿等优势资源的有序开采和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