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城市中心区绿地建设工程
重点规划建设惠山森林公园、五爱广场、锡惠广场、河埒文化广场、朝阳广场、人民桥堍绿地、横山绿地等;结合老城改造,按照绿地的服务半径,加强中心城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建设,使市民出行500米有一处2000平方米以上的游园绿地;在城市中心区域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
(七)城区滨湖(河)绿地和园林景观路建设工程
围绕蠡湖新城建设,按照“出精品、出成果”的要求,加快环蠡湖绿带建设,完成路网、河道绿化和中央公园、湿地公园等有创意的环境绿化景观。规划建设环城河公园、蓉湖庄绿地、红星桥堍绿地、古运河段(工运桥——高墩桥——跃进桥——跨塘桥)及支流(两侧各20米)绿带,梁溪河绿带(两侧各50米)、北塘联圩内河网滨河绿地(两侧各10米),形成水乡特色景观。
(八)风景名胜和人居环境工程
重点实施以灵山景区为核心的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功能建设,以鼋头渚风景区(自然村外迁)为核心的太湖梅梁湖精品景区建设,全面建设好太湖山水城等地的太湖风景区保护项目。切实加快无锡惠山、江阴要塞以及宜兴国家森林公园、宜兴龙池保护区的建设步伐,提高现有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水平。新建宜兴市龙背山、江阴市阳光森林生态公园,锡山区吼山、滨湖区大浮、惠山区界河森林公园等森林生态风景区,新增森林公园面积2万亩,使我市森林公园面积增加到10万亩。同时,在城郊结合部要有选择地探索性规划建设森林生态居住区,营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引导城市居民向城郊扩散。
(九)林业产业基地工程
我市目前有低产坡岗地约12万亩,计划在坡度15度以下的山坡地大力营造生态林、速丰林、经济林,土壤贫瘠的低丘岗地实行封山育林,促进自然更新。到2005年,封山育林5万亩,林相改造、成熟林改造12万亩,人工造林、退耕还林5万亩。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和鼓励“三资”投资开发林业,至2005年发展速丰林、经济林、花卉苗木10万亩。
(十)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加强林地和木材检查站的管理,健全木材运输、植物检疫审批制度,强化林地征占用审批制度。在重点林区规划营造生物防火隔离带100公里,其中省、市际毗邻的一级隔离带50公里,江阴、惠山、宜兴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森林防火电视监控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松材线虫病为主的病虫害测报体系,形成无锡市、江阴市、宜兴市、滨湖区四个病虫害监测站。加强对太湖、(氵鬲)湖、长江等大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以及野生银缕梅、兰花群落等物种保护和开发利用。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