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徐荣凯省长秦光荣副省长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高度重视,重点水资源保护与治理取得新进展。
  全面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防护林建设、天然草场恢复和建设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累计投入国债资金22.9亿元。在66个县开展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管护天然林1.91亿亩;完成退耕还林431万亩,人工植树造林2370万亩。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中已有32个县完成任务并竣工验收。全省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2002年森林覆盖率已达38%。
  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综合治理取得新成绩。国债滇池治理项目和世行贷款滇池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6.5亿元,滇池水质迅速恶化趋势得到初步控制;抚仙湖、沪沽湖、洱海、阳宗海水质稳定在较好水平;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程海水污染也得到初步控制。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加快,累计建成农村用沼气池62.2万口。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加强,对1800多户企业实施了达标排放。
  (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重点建设成效显著。
  五年来,更新改造完成投资509.6亿元,完成了红河卷烟厂、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内燃机厂、云峰化学工业公司挖潜改造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昆明钢铁总公司板带等技改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一批支柱产业群逐步壮大起来。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五年来,我省争取到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化项目56项,总投资35.5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对培育云南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新增产值68亿元。
  重点建设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安排重点建设项目80项,完成投资664.29亿元,其中,有52项重点项目建成峻工投产,新增生产能力和效益,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近五年,我省加强了重点建设项目和国债项目的管理,建立了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对重点项目和国债项目开展认真的审计、监察、稽察,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五年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对推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投融资渠道单一,机制不活,体制障碍,投资增长的内在机制没有形成,没有建立起多元投资主体和多种投资方式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投资增长速度在全国特别是西部省区一直居后位。五年中,全省投资年均增长速度在西部省区居第11位,其中,2002年居第12位,有三年未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二是建设项目储备不足。特别是产业关联度高,带动面大,经济效益显著的大项目严重不足;缺乏一批好的大项目支持全社会投资规模的增长。
  三是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项目多,生产性项目少。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不够好。投入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优质项目少。工业投资占投资比重五年间下降了14%,而且工业投资集中在重工业、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制造业、轻工业投资少;更新改造投资年平均下降6%,不适应经济增长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要求。
  四是政府投资的重点、方向和范围不够明确,投资行为不够规范,投资主要依靠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68%,民间投资启动困难。
  五是条块分割,资金使用分散,不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投资的资本化运作不够。
  六是项目投资商务成本过高。没有一整套完善的投资监督体系,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打入了项目预算,导致项目资金真正用在建设上的部分不多,投资成本偏高。
  二、实施大项目,加快大建设,实现大发展
  云南总体上是一个欠发达地区,更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省,扩大投资需求是加快云南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把千方百计保持投资快速增长作为加快我省发展的重要举措,而要保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必须依靠大项目、大建设支撑。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领导,一定要想大事、谋大事、议大事,牢固树立探索大思路,实施大项目,加快大建设,实现大发展的思想。必须围绕加快云南经济发展,在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和质量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今后一段时间,要以昆明滇池环湖截污、环湖交通、环湖生态和环湖新城“四环”工程以及滇西、滇南城市群建设,带动全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要建立多家投资、多元投资的机制,加快“三江”水电开发;要加大技术改造和高技术产业投入力度,推进云南工业化进程;要通过国际大通道建设、滇中调水、生态环保工程等大项目的实施,实现云南的大发展。
  (一)多渠道筹资,突出抓好滇中调水等水利基础设施重大项目。
  力争早日启动滇中调水工程。滇中地区在全省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意义,滇中兴,则云南兴。滇中范围包括昆明、曲靖、玉溪、红河、大理、楚雄和丽江,涉及7个州(市)约50个县(市、区)。国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二分之一,工农业总产值占三分之二,工业总产值占五分之四,粮食产量占三分之一。但是,滇中地区处于金沙江、澜沧江、珠江和红河的分水岭上,是云南降水量比较低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600-900mm,且蒸发量很大,人均水资源量为1150立方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2%。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城市缺水、农业缺水,水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已经超过极限。对滇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滇中调水工程完工后,每年可新增供水量25.4亿立方米,满足昆明、楚雄、大理及沿途各县工业和城市发展需水要求;并可根据需要调水置换滇池水体,彻底解决滇池污染问题;可增加灌溉面积20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2万亩。实施滇中调水工程,对于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六十年代国务院提出了引金沙江水入滇的构想,1997年提出了部分自流引水入滇的方案。2003年1月,我省《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规划报告》已通过国家计委审查,虎跳峡水利枢纽被推荐为近期开发工程。经比选,虎跳峡水利枢纽为滇中引水最理想的水源,在正常高水位2012米时,总库容378亿立方米,可实现部分自流引水到滇中的目标。如果水位升到2030米以上,也可能会实现完全自流到滇中的目的。虎跳峡电站和水库的即将实施,为滇中调水工程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该工程辅设管线总长400余公里,总投资约250亿元左右。我们要加快启动前期工作,突破难点,使滇中调水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