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依靠科技,优化品种,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适应市场对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发展86.3万亩优质高效粮食作物,其中优质稻30万亩,优质玉米10万亩,优质专用加工型马铃薯26.3万亩,优质食用豆类20万亩。抓好12万亩无公害蔬菜推广种植,其中8万亩,3个以上产品力争通过监测认证。花卉产业重点抓好鲜切花的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盆花、盆景及观叶植物。
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突出抓好优质稻、优质食用豆类、优质玉米、优质专用加工型马铃薯、洋蓟、魔芋、蔬菜、花卉等新品种的开发,注重研究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积极探索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新技术。
(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抓紧制(修)订与农产品相关的质量卫生安全标准,加大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力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追溯制度,建立农产品相关的质量认证和产品安全标识制度,对卫生安全不合格的农产品实行无害化处理或予以销毁。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计划”,抓好市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15个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站(点)建设,实行定点监测和抽查。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查处使用违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和制售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行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五)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增强抗灾、防灾、减灾意识,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要针对今年春耕生产期间的旱情、水情、雨情及农村预防非典的实际,坚持预防“非典”和经济建设两手抓、两不误,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增强抗灾、防灾、减灾意识,合理安排,科学调度,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依法管水,大力推广节水和旱作农业栽培技术,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六)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1.抓好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水稻种子包衣推广20万亩,良种统供率达到30%以上;杂交玉米包衣率达到85%以上,统供率达到95%以上。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摆秧、蜂巢式栽培等丰产栽培技术。推广16万亩玉米育苗移栽技术。
2.加大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力度,从源头上保证产品安全卫生。要加强农业生产环境监测与保护,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监管,强化植物病虫害防治。围绕滇池面源污染治理,沿湖地区推广80万亩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