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实施多元化战略,落实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各类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扩大出口规模。坚持以质取胜,扩大绿色农副加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积极开拓拉美、中东、非洲、俄罗斯、澳洲、中西亚等市场。
五、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就业和再就业是率先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是扩大居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第一,坚持“就业优先”原则,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对就业再就业的调控。
第二,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扶持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全面清理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各项行政性收费,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第三,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搞好开化寺街和亲贤北街亮化、美化工程,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购物、餐饮和旅游观光街;扩展商业布点,推进连锁店、便民店向社区延伸,发展社区服务业。抓好晋祠、双塔寺、崛山围山等重要景区的整治,改善旅游服务环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第四,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再就业培训基地”,安置下岗人员。
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抓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切实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稳妥地做好下岗职工出中心向失业保险并轨的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城镇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六、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进步,加快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建设10个规范的企业技术中心。以高新区为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
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培育适用型技术人才。推进教育信息化,完成教育城域网、教育资源库一期工程和10县(市、区)远程教育卫星网建设,扩大信息技术教育覆盖面。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采用市场化运作,启动教育园区建设。
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以延伸文明城市创建为重点,繁荣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项文化事业;积极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