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建设兰州商贸中心2003年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五、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把商贸中心建设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强市”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速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间的合理流动和重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一)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县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不断开拓农村市场,带动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促进和培育农村市场体系。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蔬菜、百合、奶牛、花卉等地方特色产业,加大种植结构、品种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力度,使粮经比例达到6.6∶3.4。二是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思路,继续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扩大和完善“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等经营模式,“订单农业”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格局。三是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以培育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为重点,加快建立优势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监督和管理,力争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达到25万亩。四是搞好示范园区建设,加快红古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引大灌区综合开发及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扩大示范基地规模,突出优良品种的引进和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及无公害栽培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引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五是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培育农村市场体系,通过推广新型商业业态,改变传统的流通组织形式,建立新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提高流通服务水平。
  (二)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速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在优势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在新兴产业领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现代流通的发展。以各类工业园区为依托,集聚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工业发展格局,加速培育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的经济点。发挥兰州老工业基地的科技优势,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满足市场和消费需求。要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力争在精细化工、有色冶金、装备、生物制药、食品、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等行业,创出一批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扩大就业的关系,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全面提高工业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引导消费。针对居民消费结构、消费层次、消费领域的变化趋势,大力发展假日经济、会展经济、房地产、租赁、拍卖、健身娱乐及社区服务等现代化服务业。着力培育电信、教育、农用车、摩托车、汽车等消费热点,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的消费空间。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丝路文化资源,开发兰州--敦煌丝路风情旅游线、兰州--天水文物古迹旅游线、兰州--夏河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旅游线。加快兰州地区兴隆山、吐鲁沟、石佛沟、什川、金城关文化风情区等特色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关山森林公园等开发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大百里黄河旅游风情线的综合开发力度,积极发展黄河两岸都市大工业旅游、都市高校校园旅游、黄河水车群和伊斯兰特色建筑观光旅游等新的旅游项目,打造旅游精品,加快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步伐。进一步拓展旅游开发投(融)资渠道,积极鼓励、支持和吸引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开发及景点建设,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集团,建立以兰州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圈。以百里黄河风情线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甘肃的旅游资源。努力发展假日旅游、观光旅游、考察旅游、生态旅游、购物旅游等多层次的旅游形式,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