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改建200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新建5000个村计生服务室。全省计划生育率提高到85%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8‰以内。
(3)开工建设20个县级文化馆或图书馆,改建和新建农村卫星广播电视收转站5000座,全省广播、电视入口综合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0%和90%以上。
(4)加强地、县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争清镇亚高原运动训练基地和红枫湖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成为国家级训练基地。
(5)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省、地两级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促进城镇就业和再就业14.71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71万人。
七、积极发展特色经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省人民政府“加快培育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工业、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个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大力调整和优化我省产业结构,增强我省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依托电力整合和发展相关产业。把实施“西电东送”与开拓省内电力市场结合起来,以电力工业发展带动煤炭工业、铝工业、磷化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在保证电力供求平衡的前提下,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相关行业内部结构,优化布局,提高集中度和科技含量,加大技改力度,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群。
(1)按照“相互参股、互惠互利”的原则,研究制定黔西电厂、桐梓电厂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遵义铝厂进行铝电联营、实行电力直供的具体方案,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2)围绕把我省建成磷化工业强省的目标,积极推进磷电联营,进一步理顺磷化工行业的资产关系,研究提出组建磷化工集团的方案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3)配合神华集团,加快推进煤电油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抓紧编制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审批。
(二)推进旅游业发展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的要求,在认真抓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分解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3]13号)各项分解任务落实的同时,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按照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的要求,在全省12个综合旅游区和特色旅游区中,综合评选出2个左右重点旅游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相对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扶持,使之初步成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具有较好经济社会效益的旅游目的地。
(2)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研究提出各地区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