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制定《哈尔滨市无公害食品管理办法》、《哈尔滨市无公害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哈尔滨市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等地方性法规,在试点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并向全市推广实施。搞好科技、信息服务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示范区(县)建设,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步伐,强化市场执法监督、跟踪监测检测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近期工作重点是,解决蔬菜特别是叶菜类农药残留超标问题,食用和饲料粮食化肥农药超量使用问题,生猪饲养“瘦肉精”、兽药滥用问题,禽蛋等畜产品大量应用激素、饲料添加剂、兽药造成残留超标问题,畜禽疫病防治和处理问题,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问题,加工食品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以及滥用化学药剂等问题。
  四、推进措施
  (一)以基地建设为中心,加强生产体系建设
  1、抓紧制定规划。各区、县(市)要根据省市的统一规划,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区划、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情况和区域经济布局,尽快制定本地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长期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林业等业务主管部门,也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2、净化产地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充分发挥现有农业环境监测网络作用,对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渔业用水质量、畜禽用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跟踪检测,保证我市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符合国家标准。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3、加强基地建设。按照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推进的原则,突出抓好种养业十五类基地建设。其中,种植业:依托大米知名品牌加工企业,重点在五常、方正、尚志、阿城、木兰、延寿、依兰、通河、巴彦等县(市)水稻主产区,建设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依托豆油加工和豆制品加工企业,重点在巴彦、宾县、呼兰、依兰等县(市)大豆主产区,建设无公害大豆生产基地;依托饲料加工企业,重点在双城、呼兰、巴彦等县(市)玉米主产区,建设无公害饲料玉米生产基地;依托蔬菜加工、销售企业和市场,重点在市郊和县郊乡镇蔬菜主产区,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依托淀粉和粉条加工企业,重点在呼兰、阿城等县(市)马铃薯主产区,建设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依托大型食用玉米和杂粮加工企业,重点在宾县、阿城、依兰、双城等县(市)建设食用玉米和杂粮生产基地;依托浆果加工企业,重点在尚志建设浆果生产基地;依托食用菌加工企业和农贸批发市场,重点在郊区、尚志、延寿等地区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养殖业:依托大型屠宰加工企业,以各区县(市)大中型集中生猪养殖场为主,重点在呼兰、巴彦、五常、郊区等地区建设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依托大型乳品加工企业,重点在郊区、双城、五常、阿城、呼兰、宾县等地区,建设无公害奶牛养殖基地;依托大型肉鸡屠宰加工企业,重点在郊区、呼兰、双城等地区,建设无公害肉鸡养殖基地;依托大型禽蛋批发市场,重点在郊区、双城、呼兰等地区,建设无公害蛋鸡养殖基地;依托大型肉牛屠宰和加工企业,重点在木兰、宾县等地区,建设无公害肉牛养殖基地;依托大鹅加工企业,重点在巴彦、双城、五常等地区建设大鹅养殖基地;依托野生动物养殖企业,重点在宾县、五常、方正、阿城、通河、依兰等地区的山区或半山区,建设野生动物养殖基地;依托大型渔业养殖场,重点在郊区、五常、阿城、呼兰、通河等地区,建设无公害淡水鱼养殖基地。各区、县(市)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乡(镇)、村屯、农户进行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并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