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工模式及空间布局
产业分工模式。今后,长株潭产业要努力向一体化方向发展,重点培育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赶超中等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和规模化的产业群体,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系列。各市产业分工方向主要是:长沙作为长株潭最具潜力的产业增长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重点,特别是要发展壮大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金融、科技、教育、文化、信息、旅游业,着重构筑现代科教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及信息中心;株洲作为有基础优势的工业中心,要依托自身的交通中心地位,增创工业新优势,重点改造提升交通设备制造、有色冶金业、化工原料业、建材业,培育发展新材料、医药保健制品、先进制造技术和环保节能降耗等高新技术产业;湘潭要加速黑色冶金、精细化工、机械、建材、纺织及原料等传统工业的优化升级,努力培育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教育、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力争建成新型的加工工业中心和新兴的科教基地。
空间布局调整的总体要求。本规划的空间范围为长株潭三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在一体化进程中,要把产业发展重点的选择、空间布局的调整和长株潭城市发展趋势有机结合起来。高新技术产业在布局上要以现有空间分布为基础,沿湘江西岸形成以长沙高新区、岳麓山大学城、湘潭大学科技园、株洲高新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三市要将现有分布在三市城市中心区和三市沿江地区生产型企业逐步外迁至三市总体规划布局的新工业区,远景规划在该地区的东部沿南北向发展轴线采取串珠型布局新的工业区,形成一条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带。长株潭第三产业的布局重点,要放在三市城区的各功能区,并突出各自特色、扩大辐射半径、增强带动功能、避免重复建设;长沙市主要是金融、证券、保险、市场中介、咨询、旅游、文化、教育等新型第三产业。株洲主要是运输、流通、仓储等产业。湘潭主要是旅游、教育、商业。餐饮等产业。
六、长株潭产业一体化的政策导向
(一)统一认识,改善管理,形成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合力。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区域、大产业的全局意识,把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的实施和完善,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省直有关部门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时,要充分体现对长株潭产业一体化的支持。三市政府都要立足于三市作为一个整体,在经济和发展计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产业政策方面体现和服从三市经济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的要求。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产业一体化协调工作,建立三市产业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互通信息,及时解决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工业园、区的设立,要经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会签。
(二)加快基础产业和设施的联网建设,为长株潭产业一体化构筑开放、畅通、高效的基础设施硬环境。在推进长株潭产业一体化的进程中,要加快推动和完成长株潭基础设施硬环境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要立足于为长株潭特大网状城市群的形成和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服务,对内推进三市一体化进程,三市共用、共享,引导城市和产业有序发展,对外发挥三市的经济核心作用,增强经济辐射力和吸引力,带动区域发展。已编制的长株潭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保5个网络专题规划,“十五”时期要继续实施,尽快形成三市交通同环、金融同城、电力同网、信息同享、环境同治,早日构筑长株潭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