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具有较好基础,发展势头强劲。三市商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教育、广播电视总量规模均占到全省同行业的35%以上。2000年三市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514亿元,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5.6%,占三市GDP的43.2%,比全省高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三市从业人员总数的29%左右,比全省高8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活力凸现。2000年三市共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61亿元,占全省的72.2%;创利税59.7亿元,占全省的77.6%。200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三市工业增加值比重由1999年的9.8%上升到12.6%。
--三市产业分工已现雏形。三市的工业,长沙以电子信息、机械、食品为主,株洲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主,湘潭则以黑色冶金。机电及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第三产业,长沙主要是教育、文化、商业、金融、信息、市场中介,株洲主要是交通运输、商业,湘潭主要是教育、旅游。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三市重点实施了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保五个网络规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较大的进展,初步形成了长株潭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硬环境。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广泛注意。世界银行认同我省通过经济一体化来提高长株潭地区的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思路,并将帮助三市进一步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十五计划也把该地区作为重点扶持的城市群之一。
二、长株潭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随着长株潭三市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三市产业一体化发展主要是二、三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长株潭产业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超越三市按行政区划独自规划、发展产业的旧格局,三市统一规划产业布局、统一产业政策、统一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深化分工,优化结构,构建四大产业群体,形成三市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
在推进长株潭产业一体化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优势融合原则。充分发挥长株潭各自在资源、人才、技术、企业等方面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分工协作,推动有限的资源向具有一定优势或潜在优势的产业和企业配置,促进强强联合,增强聚合效应,实现优势融合和互补,推动三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成长,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集团),形成三市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产业一体化。
--集中发展原则。逐步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加快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聚集和集中,深化各层次和各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以大型优势企业为龙头,聚合大量同行业、同类和相关中、小企业,形成大规模产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