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农产品加工。 重点发展亚麻、果品和薯类,提高加工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做成大企业、优势产业。
1、亚麻加工。2003至2007年,重点扶持延寿县亚麻加工业和基地建设,全市亚麻年加工能力达到2500吨,实现产值1600万元、利润1000万元、税收100万元;带动基地建设2万亩,带动农户1800户。2008至2010年,全市亚麻年加工能力达到3500吨,实现产值2500万元、利润1200万元、税收150万元;带动基地4万亩。
2、果品加工。2003至2007年,重点扶持尚志、平房、太平、道外的葡萄、三莓等果制品系列饮料,全市果品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年加工各类饮料系列产品2万吨,实现产值8799万元、利润1910万元、税收248万元;开发建设种植基地5处,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带动农户1万户。2008至2010年,全市果品年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年加工产品3万吨,实现产值1.3亿元、利润2640万元、税收343万元;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带动农户1.5万户。
3、薯类加工。2003至2007年,重点在道里、呼兰、阿城、五常等区县(市)扶持一批薯类加工业,主要生产马铃薯变性淀粉系列产品,全市马铃薯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年产马铃薯淀粉1万吨、变性淀粉1万吨,实现产值1.4亿元、利润3000万元、税收550万元;开发马铃薯生产基地6万亩,带动农户1.5万户。 2008至2010年,全市马铃薯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年产马铃薯淀粉2万吨、变性淀粉2万吨,实现产值2.9亿元、利润6000万元、税收1000万元;带动生产基地12万亩,农户3万户。
五、主要对策
(一)进一步深化农产品加工业改革。 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以改革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增强活力的自觉性,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发展跨行业跨地区大型企业集团等多种形式,进行企业改造和重组,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企业和产业。要鼓励和支持城市“三项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大力支持和协助民营经济,依靠多轮驱动,增强发展后劲。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002至2003年,要紧紧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以市场为导向,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看,今后一个时期,要在抓好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哈尔滨优势和特色、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对生产基地牵动力较强、产业化内部利益机制比较紧密的市、区、县级农产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主导产品的开发,并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经营效益。到2010年,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5至10家;同时,通过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把名牌产品做大,把知名品牌叫响,形成品牌优势,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