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哈尔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经过5至8年发展,健全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建成一批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使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全市大宗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及产品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部分特色农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3至2007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一次转化率要达到50%,二次以上深加工达到40%以上。
  三、主要原则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发展优质、安全、方便、营养的农产品加工制品,巩固城市消费市场,努力开拓农村、小城镇和国际市场,不断适应和满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市场需求。
  (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群体,实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原料基地的有机结合。
  (三)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与原料基地的规模和市场需求相适应,既要发展大中型龙头骨干企业,又要发展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小型企业,避免重复建设。
  (四)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以科技创新为依托,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
  四、重点领域
  (一)米、稻、豆等粮食产品加工。 以玉米、水稻、大豆深加工为重点,开发各类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满足一般消费层次的中低档产品。
  1、玉米加工。2003至2007年,重点在双城、呼兰、巴彦等县(市)发展玉米精深加工业,主要生产玉米淀粉、山梨醇、维生素C、玉米油、玉米蛋白、木糖等系列产品;全市玉米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加工玉米精深加工产品60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利润1.2亿元、税收1560万元;专用玉米由15.3万公顷发展到40万公顷,开发建设专用玉米基地200万亩,带动农户50万户。2008年至2010年,全市玉米年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加工玉米精深加工产品100万吨,实现产值16亿元、利润1.6亿元、税收2080万元;带动玉米专用生产基地300万亩,带动农户80万户。
  2、水稻加工。2003至2007年,重点扶持五常、方正、延寿、尚志、通河、阿城水稻加工业,主要生产绿色精洁米系列产品;全市水稻年加工能力达到25万吨,加工成品17.5万吨,实现产值2.1亿元、利润5250万元、税收315万元;优质水稻面积达到20万公顷,开发建设绿色水稻、富硒米水稻基地48万亩,带动农户12万户。 2008至2010年,全市水稻年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加工成品28万吨,实现产值3.36亿元、利润8400万元、税收504万元;开发建设水稻生产基地76万亩,带动农户19万户。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