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制定发展规划,建设原料基地。要根据全市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和产业布局,制定分产业、分区域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将已建设的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规划发展的优势产业带、开发的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建成布局合理、优质专用和稳定的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
(二)发展农头企业,创新联结机制。按照产业布局和发展要求,在各类原料生产基地发展建立经营规模大、科技水平高、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合理规划市场定位、产品层次和发展规模,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建立与其加工能力相适应的原料生产基地,与基地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三)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加工水平。科技创新要以良种引进繁育推广、运用现代加工工艺和装备先进加工贮运设施为突破口。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科研开发机构或与科研院校进行技术合作,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要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产品分级、清洗、整理、包装机械,农产品加工自动化成套设备,气调库、冷藏库和冷链运输设备,农产品节能干燥设备、杀菌装置、质量检测设备、加工环保设备等。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要着力打造成都名优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四)贯彻质量标准,确保质量安全。要全面贯彻国家、行业、地方的无公害食品标准,制订和贯彻种养业生产技术规程,实现农产品原料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要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国家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全面贯彻国家、行业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标准,制定和实施地方名优农产品加工技术标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将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督工作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并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五)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对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投入的同时,要运用市本级的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支农资金、科技发展资金、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等,在优势产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一体化示范项目,重点是扶持加工企业的基地建设、技术创新和改造、人才培训等。要提高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技改投入占全市企业技改总投入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