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小康示范镇建设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不搞“千篇一律”、“千城一貌”,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小城镇。坚持规划先行,认真制定城镇近、中、远期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和要完成的几件大事实事,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实效,积攒后劲,不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
(五)择优选项,集中投入,重点扶持。市级资金投入不搞平均分配,集中财力办大事,将资金重点投入到积极性高、规划好、项目好的小康示范镇。
三、小康示范镇建设单位
五常市拉林镇、双城市周家镇、阿城市玉泉镇、尚志市亚布力镇、巴彦县兴隆镇、呼兰县康金镇、宾县宾西镇、依兰县达连河镇、延寿县加信镇、木兰县东兴镇、通河县浓河镇、方正县会发镇。
四、小康示范镇建设内容
(一)集中力量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把富民强镇作为中心任务,牢固树立产业立镇的思想,重点培育1至2个立镇产业,抓好财源项目建设,不断增强镇域经济实力。引进培育、做大做强1至2个龙头企业和1至2个优质、绿色、特色品牌,带动农村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到2007年,小康示范镇率先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
(二)全面提升城镇载体功能和城镇品位。拓宽筹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加快城镇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街面亮化、镇容净化,建设生态型园林城镇,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敞开城镇大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农民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带动农村土地流转。
(四)加快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步伐。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增加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
(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高城镇居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塑造城镇良好形象。
五、投资的使用管理和扶持重点
为支持小康示范镇率先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每年筹集小康示范镇建设扶持资金4800万元(其中:市发展计划委1500万元、农发资金1500万元、城市维护费1000万元、市财政局800万元),与财源建设资金捆绑使用。市财政局负责此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负责扶持项目的筛选和论证,提出项目安排意见,报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审定。建设扶持资金的投放重点为:对培育立镇产业、发展镇域经济有重大牵动作用的财源建设项目和产业化龙头项目;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完善城镇载体功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城镇品位、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增强市场辐射带动功能、搞活商贸流通的市场体系建设项目;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畜禽良种繁育防疫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社会化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