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决定

  切实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贫困农户现金收入的重要措施,列入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各地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建设,认真组织好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强对贫困农户青年的劳动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和外出务工知识,加强组织、正确引导,帮助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农民搞好劳务输出。各级党委、政府要向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各类集贸市场,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二、三产业。
  (四)加快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
  大力促进退耕还林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与促进生态建设、发展种养业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完善农村各类土地承包手续,优先安排贫困地区25度以上现有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鼓励种植生态林和经济林兼用树种,大力发展有经济效益的生态林,搞好以县为单位统筹平衡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重和年度计划滚动安排。因地制宜采取退耕还林模式,提高退耕还林效益;加强退耕还林项目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得下、还得上、不反弹、能致富。以自然修复为主,实施人工辅助,切实搞好封山育林,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加强“四荒”治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各方面参与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积极性。提高人工造林质量,加快以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为重点的商品林基地建设,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来自林业的收入。
  (五)大力实施科技扶贫工程。
  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玉米育苗移栽、脱毒马铃薯、双低油菜高产、反季节蔬菜生产、畜禽品种改良、稻田生态养鱼等适应性强、效益明显的农业适用技术。积极推进贫困地区科技开发应用和科技能力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加贫困地区科技示范推广和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使每个贫困户都有掌握一两门适用技术的劳动力,每个村都有一批科技示范户。加强农村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业科技推广条件,稳定和加强农技推广机构与队伍,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素质,使他们把主要精力用于向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发挥好乡镇农业技术和管理服务机构的科技服务作用,加快贫困地区“信息入乡”工程建设,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及时传播致富信息、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通过他们向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开拓市场。
  (六)加快农村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把打好“两基”攻坚战、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大计。(1)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继续实施好“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2003—2005年,省级财政总共再增加9000万元,分年度安排,专项用于全省“两基”攻坚,重点支持贫困县早日实现“普九”。(3)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各县用于农村教育的经费比例不低于50%”的规定,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稳定来源。(4)对严重缺乏师资力量的一类扶贫重点乡镇,由省编办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乡镇所在县,专门核定调剂和增加教师编制的计划,专项用于招收各类大中专毕业生,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在今后三年内分步到位。(5)运用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和各类社会教育资助资金,组织对口帮扶单位和个人捐助,免除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镇贫困户儿童的学杂费、书本费。(6)积极发展贫困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力争在每个扶贫重点县办好一所职业技术学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