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加强贫困地区电力建设。通过财政扶贫资金给予贴息、利用扶贫信贷资金支持农村电网改造,由省电网公司向农业银行统贷统还,切实提高农网改造后农村通电的入村率、入户率。电网公司要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适度减免安装进户线和电表等费用。对少数特别边远、居住分散、线路成本过高的贫困村、贫困户,可以采取发展农村小水电、沼气工程、易地搬迁等办法逐步解决。加大农村小水电建设力度,在已建成农村初级电气化县的基础上,新建一批农村水电电气化县。争取国家支持我省建设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
加快贫困地区沼气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适当提高补助金额,提高建设标准,提高建设质量,提高配套能力,今后三年每年继续在全省实施10万口沼气池建设工程,重点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用上沼气。
加大扶贫搬迁力度。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是国家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搞好规划,总结经验,争取国家更大的支持。采取“迁留兼顾”、“搬三松一”和“大分散、小集中”等形式,重点在生存条件极差、“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区实施移民搬迁工程。继续采取调整现有耕地和开垦宜农荒地等安置办法,也可以探索与退耕还林、小城镇建设、风景区建设相结合的其他安置办法。注意解决好重点工程移民中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
继续实施贫困农户茅草屋改造。从今年开始,适当集中部分资金,专项用于贫困农户的茅草屋改造,首先消除破烂低矮的窝棚,加快改善贫困农户的居住条件。
(三)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多规划建设一些电力开发项目、矿产开发项目和交通建设等项目,不断增加贫困地区财政收入来源,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门路,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在努力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发挥贫困地区自然条件独特等优势,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和产业化的要求,搞好优势区域、优势产品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培育有特色的优势农产品。
把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推广“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利用退耕还草、林草间作、冬闲田土种草、秸秆青贮和氨化、建设草场等多种模式发展种草养畜。建立健全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动物防疫体系、质量标准和监督检测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实施一批畜产品加工业发展项目,着力推进畜牧养殖业产业化经营,利用扶贫信贷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放小额扶贫到户贷款支持农户发展家庭养殖。总结推广统一修建圈舍、统一修通水电路、统一技术服务、分户投资建设、分户经营管理等发展模式,采取由畜牧部门或龙头企业以合同形式向畜牧养殖户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等工作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
积极开展旅游扶贫。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资源优势,规划设计能够覆盖贫困乡村的旅游线路,重点推介一批特色旅游村寨,开发一批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来自旅游业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