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完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面实现新突破
实行退休人员与原企业相分离,纳入街道、社区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服务,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减轻企业社会性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年内市区30%以上的企业退休人员要完成社会化管理,明年实现全部社会化管理。
一是研究制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方面的政策意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档案实行社会化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在退休人员中建立党的组织;提供社会保险查询服务;掌握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组织文化健身活动等。市有关部门要针对上述内容,深入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充分研究论证,制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方面的政策意见,并抓紧制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总体方案。
二是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市政府成立市、区、街道、社区为主体的“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由市政府成立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总体规划的研究确定和协调、调度、督查;在市和各区劳动保障部门分别设立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在各街道设立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站,依托于街道办事处;在各社区设立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室,依托社区居委会。各级服务机构要建立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和服务网络,引导社会力量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卫生保健、文化健身等活动。
三是认真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移交工作。具备移交条件的企业要移交退休人员档案和相关手续以及原来由企业代政府或社保经办机构行使的职能。暂不具备移交条件的企业可只移交退休人员名单、基础档案卡和原来由企业代政府或社保经办机构行使的职能;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丧事料理、职工福利等工作仍由原企业负责。组织健全、管理规范、居住集中的国有大型企业的退休人员可暂由企业退管组织代管,但要积极创造条件向所在街道、社区移交。
五、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实现新突破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要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一是重点推进中介服务和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要充分借鉴企业改革的经验,制定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政策意见。要兼顾改制单位职工利益和市财政的承受力,重点解决职工身份置换问题,确保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顺利推进。利用各种媒体,加强舆论引导,从理论和政策上进行释疑解惑,帮助干部职工解除思想顾虑。坚持规范操作,真正做到改彻底、彻底改,做到产权和身份双置换。事业单位改革也必须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鼓励外资、社会资本参与改革。
二是推进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实现科技资源集成开放与共建共享。鼓励和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支持民营高科技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吸引社会资金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学校的改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创新文化产业投入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文化集团实行强强联合,做大做强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