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2001-2015)
第一章 导言
第一条 地质灾害现状
北京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上千年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明显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存在着泥石流、滑坡、崩塌(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北京地区有9个区县32乡镇受地质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多数地区存在潜在危害,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已经给当地的生命财产、交通和水利设施、旅游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北京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矿山地面塌陷、滑坡、崩(滑)塌),影响面积为5600平方公里,涉及7个区县、54个乡镇、200个村庄、6000余户、20000多人、4条国道、2条高(快)速路,3条铁路以及众多电力和水利设施。
1、泥石流
泥石流是北京山区最严重、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形成原因复杂、暴发突然、危害性极大。
北京山区泥石流以延庆县东部、怀柔区中部、密云县北部、门头沟区清水河流域及房山区大石河流域最为集中。
北京地区的泥石流受主干断裂控制,其分布与雨量高值区相吻合,多发育在山体高大、坡陡谷深的坚硬岩石区或软硬相间岩石区,该区末级和二级沟谷或沟谷上游狭谷密布。
泥石流活动强度与洪水活动周期相一致,多发生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自1867年北京地区共发生灾害性泥石流27次,1949年以来泥石流灾害造成502人死亡、60多人受伤、7534间房屋被毁。
2、滑坡
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本市的滑坡主要分布在房山、延庆、怀柔和平谷等地区,均为中小型滑坡,至今已发现10处,其中8处已滑动,2处为潜在滑坡。滑坡已给交通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并威胁着旅游开发。
3、崩(滑)塌
全市有崩(滑)塌34550处,主要分布在密云北部、怀柔中部及房山大石河等地区。解放后崩(滑)塌已造成70多人死亡、200多间房屋被毁。
4、矿山地面塌陷
我市矿山地面塌陷灾害主要发生在门头沟区和房山区内的煤炭采空区,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塌陷299处、塌陷坑1232个、地裂缝577条、不均匀沉降47处,塌陷造成的山体滑塌84处。雨季陡降暴雨是地面塌陷的主要促发因素。人类居住的古老采空区是主要灾害隐患区。矿山地面塌陷造成对房屋、道路、水力电力设施、林木及耕地的严重破坏,累积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