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息服务体系:以街道办事处(镇)为单位,收集整理社区内海外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及其家庭资料,建立信息资料库。创造条件,开展网上为侨服务和侨情资料动态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五项制度”,确保社区侨务网络的高效运转
1.学习培训制度:各县(市)区每年对社区侨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社区侨务干部和基层侨务联络员进行1-2次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侨务意识、侨务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2.例会汇报制度:各县(市)区每季度、各社区每1-2个月召开一次社区侨务工作例会,通报侨务工作情况,部署开展侨务工作。
3.社区活动制度:尽量吸收归侨侨眷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有条件的社区要组织归侨侨眷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4.联系走访制度:建立社区领导小组每个成员与2-3个重点归侨侨眷结对子联系制度。坚持逢年过节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境外来客必访的“三必访”制度。
5.登记反馈制度:县(市)区、街(镇)、居三级要有专人将侨务工作的各种文字、音像资料及时整理归档。社区侨务工作动态、海外侨胞接待活动等情况要及时向上级侨务部门汇报。
三、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做好社区侨务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保护归侨侨眷的政治、经济、财产、人身、出入境等合法权益
要把帮助归侨侨眷排忧解难作为街道、社区的一项经常性工作。社区政务中心要设立为侨服务窗口或咨询台,为归侨侨眷办理各种证件、登记以及查询有关政策资料等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及时为归侨侨眷提供法律援助;针对归侨侨眷不同家庭的实际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家政服务,有条件的也可组织志愿者登门服务;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就近就地为归侨侨眷提供医疗和健康服务。有条件的可设立老年家庭病房,发放健康服务卡,送医送药上门;对符合条件的归侨侨眷要优先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对下岗待业的归侨侨眷职工和子女要优先安排参加社区就业培训,为再就业创造条件。
(二)为归侨侨眷参与社区建设搭建“四个平台”
1.参政议政平台。积极推荐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有一定影响的归侨侨眷参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选举。社区建设的一些重大举措应听取归侨侨眷的意见、建议。社区组织的大型活动,应吸收归侨侨眷参加。
2.服务经济建设平台。引导归侨侨眷采取有效方式联系海外亲友,引进海外项目,为社区经济建设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