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的布局调整战略。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加快构建以大项目为抓手、大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分工有序的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五个产业集群:一是依托1000万吨炼油项目,超前发展以乙烯、丙烯、芳烃为龙头的石化产品。二是依托大炼钢和不锈钢板项目,发展汽车、家电、造船、机械基础件用钢。三是依托汽车项目,发展以车桥、散热器、刹车件、内饰件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以及车用电子、空调等产品。四是依托海西湾船舶基地项目,发展船用柴油机、发电机、舾装和电力为主的船舶配套产品及船用电子产品。五是依托海尔、海信、澳柯玛、朗讯等电子家电企业,发展芯片、压缩机、电机、显示器件、电子元器件、塑料配套件产品。在拉长产业链的同时,积极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群。
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出口加工区、都市工业区、临港产业加工区、钢铁加工区等集聚效应突出的专业化工业功能区。突出西海岸的重心地位,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修造船、汽车及零部件、电子家电和物流等产业。高新区、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加工业。探索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系统的布局调控机制,将区市发展纳入全市综合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与布局结构调整联动。
(三)实施国际化战略,以开放提升制造业的水平。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大企业、工业园、大项目为载体,吸引外商围绕四大产业基地进行组团式、生产环节连贯配套、成片成区的强投入。利用家电、电子、汽车、轮胎等优势产业,开展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双向招商。抓好大企业产业积聚式招商和技术研发式招商。探索中长期利用外资的方式,吸引跨国公司建立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区域性营运基地。鼓励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建立为全球化营销配套的生产基地。出台国内招商优惠政策,吸引“中中外”项目,通过吸引国内大公司,优化制造业重组,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借鉴上海和苏州的经验,下大气力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零距离服务。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切实降低商务成本。二是利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制定国际资本兼并、收购我市企业的政策和办法。重点推进纺织、机械、化工行业和国有股较大的大企业重组。三是积极扩大出口。充分发挥国家级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以及临港产业加工区的优势,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重点发展对日韩纺织、服装、食品、汽车零部件、电子零部件的加工贸易。创新外贸出口方式,发展大进大出、采购中心式出口。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赋予部分跨国公司采购和分拨中心法人地位和外贸经营权。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