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扎实做好农村非典防控工作
要切实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疫情信息和监测体系,加大对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临床观察场所、定点收治医院的投入,改善乡镇卫生院装备条件,配备必要的检测、医疗和救治设施,努力提高农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制定农村公共卫生基本服务项目、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根据市(县)、乡、村卫生机构功能,制定基本设施的配置标准,确保开展公共卫生所需的基础条件和设施。
各市(县)要设立农村非典防治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对农民非典患者的留验、隔离、治疗等的医疗救助。
十一、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日常非典防治和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文化娱乐、餐饮服务、宾馆饭店等场所的行业卫生管理,严格通风、消毒措施。做好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和日常管理,增强卫生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关从业人员应按规定戴口罩、手套,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餐饮单位要积极采用分餐制的用餐方式。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禁止宰杀、加工、经营野生动物。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有权对可疑症状者进行询问和登记,公民应予配合。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和机场、车站、码头、学校等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坚持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和消毒等工作。
十二、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动员,人人参与,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努力培养市民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继续保持抗击非典中形成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城区继续开展爱国卫生先进街道、单位的检查评比工作,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在农村积极推进卫生镇、村的创建和复查工作,促进城乡卫生面貌的改变。
大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在农村积极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运用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大众传媒,通过开设专题、专栏、制作公益广告和设立健康咨询电话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非典防治知识,引导群众正确面对疫情,树立科学的防病观,正确使用各类防护用品和消毒药品。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为民服务宗旨,全面提高农村卫生质量。要全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加快农村自来水扩网工程建设,提高入户率,取缔露天粪缸,推进改厕工作,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努力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