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以三秋
为重点的生产救灾工作的通知
(市政发[2003]119号)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防“非典”,抗“大旱”,战“洪涝”,紧紧围绕建强创佳争领先的总体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切入点,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全面丰收,蔬菜、果业、畜牧业保持了稳步的发展势头。但是,入秋以来,我市农业遭受多次严重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6月上旬的长期干旱,使全市135万亩秋粮播种期推迟,生长发育迟缓;7月上旬,大部分地区遭受大风、暴雨、冰雹袭击,受灾农作物10万亩,成灾5万亩,绝收1.7万亩;特别是8月24日以来,又连续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高强度的降雨,局地山洪暴发,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82.3万亩,成灾74.6万亩,绝收17.9万亩,损毁、倒塌日光温室1557栋,18.7万亩农田被淤泥覆盖。预计全市秋粮减产16%以上。为了将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三秋”各项工作顺利展开,现就做好以“三秋”为重点的生产救灾工作通知如下:
一、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抗灾救灾
各区县政府要牢固树立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紧紧抓住抗灾救灾这个中心,早动手,早安排,全面部署抗灾救灾的各项工作和今年“三秋”工作。各级农业技术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灾区,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指导农民对受灾较轻的秋田作物和经济作物加强田间管理,恢复生产,保证收获,同时,要帮助农民解决因阴雨给秋播带来的技术困难,保证小麦适时播种,给明年的夏粮丰收打好基础。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协调一致,密切配合,确保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二、紧紧抓住“三秋”有利时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为突破口,加快我市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步伐。各区县要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利用秋播有利时机,积极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加快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一是要尽快按照全市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区域种植指导意见,组织调运一批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做好用种准备工作。二是做好组织生产工作。要以区县、乡镇为单位,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做到单种、单收、单储。三是要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优质优价。要积极主动做好粮食收购、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产销衔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帮助农民落实关键技术措施,疏通销售渠道,兑现优价政策。在今年秋播中,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要力争达到17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