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共管理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推动作用,按照政府管理重心向基层转移的要求,加强社区管理队伍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对单位型、住宅小区型、地缘杂居型、都市村庄改制型等不同形式的居民社区进行合理规划、分类指导,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对集中成片开发的商品房住宅小区,要对开发商提出社区建设的明确要求;鼓励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共驻共建;鼓励民间资金投入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引入市场机制,开展各种各样的便民利民服务。形成以信息网络为中枢的系统完善、运转高效的社区服务体系。
2.社区服务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目前我市的社区服务企业还存在着小而散、覆盖面小、运作不够规范等状况,与广大城市居民对社区服务业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十五”期间,要在试点区和试点社区率先突破,力争在就业服务、养老服务、早餐服务、求助服务、购物配送等方面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网络化连锁经营的龙头骨干企业。一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其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二是为其优惠提供示范性社区服务场所使用权,鼓励其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三是通过社区信息网络,把社区服务企业与城市居民联系起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四是加强指导,为社区服务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信誉环境和法制环境。
(三)加强社区治安
建立与新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逐步建立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社区治保委员会为主体、社区巡防队为骨干、治安志愿者为补充与居民自我防范相结合的群防群治体系。积极做好社区内人民调解、流动人口管理、防火防盗和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及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普法活动,及时消除社会各种不安定因素,为居民、社区单位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兴办社区医疗
重点完善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功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满足居民就近看病和卫生保健的需求,实现“小病不出社区”的目标。大力开展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发展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家庭医疗服务,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五)繁荣社区文化
一是加强社区文体娱乐设施建设。市内5区每年新建100个具有一定规模、功能较全的健身公园或健身广场,充分利用街道社区文化中心或文化站、社区居民委员会文化活动室,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利用社区内的各种专栏、板报,宣传先进文化,倡导团结、互助、慈善等社区意识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文明新风、文明行为深入到每个家庭。二是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活动教育化,创建“学习型”社区。依托社区市民文明学校、各类成人学校和社会办学机构,建立社区教育(学习)网络,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