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作措施
(一)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工作思路。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密切注视研究农村经济形势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及时调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思路和方法,用新的治水思路指导水利建设工作。要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脉搏,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方向,紧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中心任务,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规划,把项目布设、工程建设和管理同农村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及群众生产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极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速度,不断强化水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落实政策,加大投入。水利建设关键在投入。要实行项目带动战略,大胆进行机制创新,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多层次、多渠道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多元化投入政策,千方百计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增财力用于农业的部分、计划内基建投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国债资金、市级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用于水利与农田基本建设的资金,要保证及时落实到位。同时要保证国家投资项目的配套。要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兴修水利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今冬明春农田水利水毁修复任务艰巨,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仅靠各级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动群众集资投劳,切实履行“一事一议”制度。要放开融资政策,加大承贷力度,确保各项贷款指标的落实。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对水利建设资金的管理、审计、稽查工作。对挪用、挤占、截留水利建设资金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一定要追究责任,从严查处。
(三)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今冬明春水利建设开工工程多,建设任务重,各级都要切实重视工程质量和效益,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加强质量教育,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争创“精品工程”。对骨干水源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水毁修复要汲取历史教训,重视搞好规划,尊重自然规律,把居民点和重要设施建在安全地带,不得随意改变河势、缩窄行水断面,避免人与河争地,给洪水留足出路。小型水利工程要落实技术、质量负责制,严格技术规范,加强科学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所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都要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各个环节抓起,从材料、设备选用、技术力量配备、施工现场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严格工程验收,全面落实工程质量责任。要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先进施工工艺的应用,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科技含量。
(四)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冬春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群众性建设活动,量大面广,时效性强,各区县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要切实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二是各级领导要靠前指挥抓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亲自抓,分管领导要扑下身子全力抓,推行领导包片抓点、几套班子齐抓共管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深入灾区、深入施工一线,加强检查指导,抓重点,抓示范,抓典型,推动全盘。三是各部门要紧密配合打好总体战。各级水利部门要把冬春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抽调精兵强将搞好技术服务。各级计划、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及时下拨资金,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各级宣传部门要及时报道冬春农田基本建设中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系列报道,鼓舞斗志。各地武装部、妇联、共青团系统要组织好当地驻军、武警和民兵及广大妇女、共青团员,积极参与当地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耕地用途管理,认真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执法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和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非法改变耕地用途和破坏耕地的行为。农业、林业、电力等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各尽其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我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