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

  二、拓宽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五)坚持把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措施。要确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战略,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和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同时,加快开发区和经济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商贸、物流、餐饮、文化娱乐、信息咨询、社区服务、旅游等服务业,充分挖掘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潜力。要加快发展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把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作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载体,把乡镇企业发展作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六)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广开就业门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挖掘农村内部的就业潜力。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林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不离土不离乡就地安置。
  加快小城镇建设,扩大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容量。要坚持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放宽农民进城条件,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不断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要把小城镇建设同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城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展小城镇经济,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就业,实现既离土又离乡异地就业。建立农村劳动力跨市、跨省、跨国就业的组织体系。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在劳务接收地、劳务中介机构、劳务输出地之间,建立起互通信息、密切协作、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继续扩大外派建筑、厨师、纺织、制衣、农艺工人等传统劳务合作项目,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跨出国门,实现农村劳动力境外就业的新突破。
  三、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
  (七)把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着力点,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做好培训工作,制定出培训规划。针对农民比较分散、求知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全面培训与示范培训、岗前培训与岗位培训以及远程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力度。健全市、县两级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乡村两级教育培训网络,发挥各级农校作用,对农民开展文化科技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
  抓好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要把端正就业观念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树立只要有工资收入,有社会保险就是就业的观念,拓宽就业思路和视野。引导性培训主要由各区县政府,尤其是劳动力输出地政府统筹组织,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来开展。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和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具体的组织指导。引导性培训要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多形式、多途径灵活开展。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